10. 芙 蕖 ⊙收获平台 一、补出下列成语中空缺的字。 东施 ___ ___ ___ ___ 玉立 ___ 名 ___ 实 ___长___短 ___ 身 ___ 命 ___ ___ 塞责 ___ ___ 人命 二、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词。 芙蕖则不然( ) 迨( )至菡萏成花 又时病( )其漏 并列( )盘餐而互芬( )齿颊者也 殆( )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三、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 芙蕖则不然( )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 四、课文介绍了芙蕖的哪些用途? 答: *五、李渔与周敦颐赞荷有什么不同? 答: ⊙发展空间 别样的荷花 李中国 读7月4日《茶亭》专栏刊出的《夏日赏荷》一文,引发笔者一份爱莲情结。因为我的故乡山东济南就是一处“四面荷花三面柳”(清人刘凤诰咏济南句)的赏荷妙在。依托“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地理环境,片片绿荷支支红菡渲染、点缀着夏与秋两季风光。 但对荷花的赏读,笔者却不敢苟同古今诸多爱莲者那样主观地、形而上地把荷花当成冰清玉洁的“高人”化身,或强加某种精神象征歌之咏之,而更看中作为植物的它固有之物性,本身之内涵,冀望由此读出一类不见于文人墨客眼中的别样荷花。 比如,宋代周敦颐之《爱莲说》誉莲为孤高直傲洁身自好的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一位曾躬耕于济南大明湖百亩水面上植藕为生的莲农听了就发笑:“要是没有淤泥,荷花又开在哪里呢?要是荷花靠着淤泥的滋养才有了这份漂亮,那又何来染不染呢?” 而现代文人按照那位莲农的启示一路想下去,也会替荷花进行新的思想拔高:向天开放的花朵正如人类精神的崇高取向,植根脚下的淤泥,以获取无尽滋养,则是崇高精神得以弘扬光大的丰厚基础。这一提醒让世人缩短了与荷花的距离,不再远而敬之敬而远之,也顿生几许对淤泥的爱戴。 细思之诚如是。 笔者查阅多种莲藕种植资料,并请教一些植物学家,窃以为这一观点如能得到专家认定和科学支撑,尽可由此打造荷花的时代形象。却另有发现: 比如,从这一在国内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的水生大型植物的习性看,其生命和美丽并不主要得益于“淤泥”的滋养,而是得“天”独厚的产物,即夏季的高温和充足的光照———依赖那铺满水面的碧绿之叶盾“光合作用”提供的有机物滋养。而花瓣的细胞里饱含着的艳丽色素,用诗的语言说,是对阳光的拥抱与积淀! 那池塘底的“淤泥”,算是荷花不幸也不甘的出生地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