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而我们又从岁月中偷到了一点什么呢? (作者李雪峰。选自《阅读与鉴赏》2008年第12期,有删节。) 11、根据选文填空。(1分) 文章描述了八月十五庭院里的宴饮、闲聊和颇具童趣的田间地头的偷秋活动,篇末用满怀欣慕的议论表达对这种生活的 。 12、村庄人很瞧不起 “偷”,但为什么喜欢偷秋?偷秋的民俗中寄托着人们怎样的期望?(3分) 。 13、文章第①、②段的描写与“偷秋”有何联系?(2分) 。 14、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①那黄色顺山而淌,只是几个夜晚的功夫,它们便漫过山腰和山脚,几缕清凉的风刷过去,苍绿的田野一下子就黄了。 ②月亮挂到中天时,村里的人便三三两两出庄了,披着银银的月辉,有的去河边的果园里,蹑手蹑脚钻到树下摘几个苹果、秋梨,看果园的老头坐在窝棚里瞅得一清二楚,可他绝不会喊一声,任乡亲们偷几个尝鲜去。 15、文章意蕴丰富,结尾的问句更是余韵悠长,引人深思。是呀,我们该从岁月中“偷”点什么?请结合自己的体悟,给出你的答案吧!(3分) 四、古诗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⑵饮少辄醉 辄: ⑶乐亦无穷也 穷: ⑷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8、依据文中划线句子,用简要的语言介绍醉翁亭的位置、形状。(2分) 位置: (不超过15字) 形状: 19、文章意境优美,“乐”如一根彩线贯穿全文。我们该如何理解作者的 “乐”?同样被贬,他的人生态度与一般迁客有何不同?(4分) 阅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20¬¬——21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古诗词中常用典故,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本诗引用“闻笛赋”、“ 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 21、李纶在给汶川笔友的信中写道:“伤痛我们会铭记,但不应沉溺其中。因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应坚信美丽、坚强的汶川很快就会在巴蜀大地上重新崛起!”你认为他引用的诗句合适吗?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2分) 五、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50分)(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1)请以“心有 ”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材料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天,寄居蟹发现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寄居蟹说:“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不怕有危险吗?现在,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上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龙虾回答:“谢谢你的关心。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准备。”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C(2分) 2、D(2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