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A卷•基础知识过关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3分) 参 差( ) 摇 缀( ) 曝沙之鸟( ) 鲜妍明媚( ) 脱笼之鹄( ) 飞沙走砾( )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huáng( )竹 清 liè( ) yǐ( )然 寂 liáo( ) 悄chuàng( ) 幽suì(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劳。 策: ②又一里,则土石皆赤。 赤: ③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 像: ④南惟龙泉,西惟五台,青青与此作伍。 伍: 4。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句子。(5分) ①日光下澈, ,饴然不动。 ②做尔远逝, 。 ③潭西南而望 , 。 ④亭下如 ,水中 ,盖竹柏影也。 ⑤时日色澄丽, ,崩崖乱坠, 。 5.根据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填表。(3分) 作品作者作者年代 小石潭记柳宗元 记承天寺夜游宋朝 袁宏道明朝 过故人庄唐朝 游山西村唐朝 范仲淹宋朝 6.用“︱”给下句断句。(2分)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二、文言文阅读(43分) (一)(19分) 从小丘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幕骨,悄怆幽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对下列旬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特别) B。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一样) C.末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居住,到) D.潭中鱼亩百许头。(用在数字后,表示不定数) 2.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2分)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2分) 4.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4分) 5.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2分) 6.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想,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3分) (二)记承天寺夜游(11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2分)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2分) 3.柘磊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2分)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2分) 5.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三)游恒山记(7分)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老。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澄碧如洗,不深凿既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是名虎风口。于是石路索回,始循崖乘峭而上。三里,有杰坊曰“朔方第一山”,内则官廨厨井俱备。坊右东向拾级上,崖半为寝宫,宫北为飞石窟,再上则北岳殿也。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从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还过岳殿东,望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为登顶间道,遂解衣攀蹑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而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