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上册复习资料:第五单元检测题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五单元A卷•基础知识过关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灼( )伤 花萼(   )   分泌(   )   花卉(   )
    濒( )临 摄(   ) 取  自垩纪(   )   趋(   )势
    2.解释以下词语。(12分)
    (1)濒临:
    (2)摄取:
    (3)不言而喻:
    (4)与日俱增:
    (5)按部就班:
    (6)危言耸听:
    二、现代文阅读(50分)
    (一)(12分)
    花朵的红色是热情的色彩,它强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红紫烂漫的春天,活力充沛,生气蓬勃。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人们一边赞叹,一边不免提出疑问,寻求科学的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不论是红花还是红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细胞液是酸性时,花青素呈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细胞液是碱性时,花青素呈蓝色,碱性较强,就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便是。而当细胞液是中性时,则呈紫色。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
    除了红花以外,还有黄色、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色彩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
    1.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设疑的作用是什么?(2分)
    2.文段中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具体一些,即从    到    ,
    这样安排的作用是                    。(2分)
    3.第二小节的结构关系是( )。(2分)
    A.先总述后分述 B|先分述后总述  C.先总述后分述再总结
    4.根据第二段,简要说明花青素与花的颜色的关系。 (2分)
    5.“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中“首先”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6. 从这段文字的内容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指红色还是指“多彩”?为什么?(2分)
    (二)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2分)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2)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3)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   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   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4)①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②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③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④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⑤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⑥事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5)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6)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    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一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7)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生死存亡:
    危言耸听:
    2.在第(6)段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 第(4)段的语句顺序排列错乱,你觉得最符合逻辑的顺序应为        (填序号)。(2分)
    4.第(4)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什么?(2分)
    5.仔细阅读下面各句,说说加点阋怎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1)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2)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6.本单元第17课的题目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课的题目是“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这两个题目给人的印象很深刻,请说一下原因。(2分)
    (三)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13分)
    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经常都可以看到。究竟怎么才能鼓励创新呢?这(甲)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有深深的感受。因为我是在中国出生、成长,念完了中学、大学,还拿到了一个硕士学位之后才到美国去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拿的,然后做研究、教书,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我觉得自己对中国、美国的教育哲学都有相当深入的认识。这两个教育哲学是相当不一样的,而这两个不同的教育哲学在怎样鼓励创新这件事情上的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到底这两种教育哲学哪个好,哪个不好?(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用辨证的方法来仔细了解。我认为,这两种教育哲学都能够鼓励创新,不过它们各自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不一样的。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前面30﹪~40﹪的学生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按部就班地训练,他们可以跳跃式地学习,给了他自由,他可以自己发展出很多东西,当然他地知识不可避免地会有很多漏洞,但如果他真是很聪明的话,将来他自己可以弥补这些漏洞。所以这种学生受到美国式的教育训练,会比较快、比较容易成功。可是,亚洲的教育哲学对排在后面30﹪~40﹪的学生较有益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生通过按部就班地训练,可以成才,而且成才之后可以跟比他聪明的学生竞争;因为他有扎扎实实的知识,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几天就可以学会的东西。这方面我自己有亲身的体验。
    甲处:————————————————————————一。
    乙处:————————————————————————一。
    2.选出对第一段中两个“相当’’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前者表示程度深,后者表示差别大
    B.前者表示差别大,后者表示程度深
    C.两者都表示程度深
    D.两者都表示差别大
    3.杨振宁认为中国和美国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是什么?(2分)
    4.作者在第三段写自己“亲身的体验”,其目的是?(3分)
    5.怎样才能鼓励创新呢?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既要 ,又要 。
    (四)气候的威力(13分)
    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
    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一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一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毋I-Fro【样的温度。
    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一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一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3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