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二试题库 > 月考 >

初二语文上册复习:第一单元检测题与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5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三)西湖的绿(节选)(10分)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进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1.文中划线的词语“绿茸茸”与“绿荫荫”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3.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绿,请简要概括这两种绿的特点。(4分)
    (1)苏堤的绿:
    (2)花港的绿:
    (四)读山品水(21分)
    王玉如
    山水之美,古来共谈,然而人们谈得最多的,还是山的灵性和水的神韵。孔子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智者则步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这就是山水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的根本原因。人们通过读山品水,可以领悟到世事的兴衰变迁,人生的喜怒哀乐,寻觅到自己精神家园的相通之处,故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徜徉于名山大川以寻求灵感。
    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有各的读法。远读其 ,近读其,精读其 ,细读其 ,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视角不
    同,意境也不同。“不登高山,不知平地”,是一种发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一种境界;“咬定青山不放松”,是一种坚守;“五千仞岳上摩天”,是一种豪壮。不要以为山是凝固的,山是岿然的活物。 .
    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不同,也各有各的品味。在文人眼里,水是温柔的,因此他们常常把柔情蜜意的水与悠悠无尽的爱联系起来。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波动,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在哲人眼里,水是运动的,悟出的是人生哲理,孔子说:“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的是 。孟子说“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比喻 。荀子对政权与人民的关系,给后人留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老子呢?他既说“天下莫柔弱于水”,又看到了水“莫能御之”的力量。
    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
    1.给文中加线的词注音。(3分)
    (1)洗濯 (2)徜徉 (3)岿然
    2.依次填人第二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2分)
    A.苍茫 清秀奔放 深沉 B.苍茫 清幽 豪放 深沉
    c.广漠 清秀豪放 深远 D.广漠 清幽 奔放 深远
    3.第二段引用诗句,运用排比句式,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4.人们“读山品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请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5.从全文来看,题目“读山品水”的含义是 。(2分)
    6.第三段中引用的孑L子和孟子的话,极富哲理。请分别在哲理句后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揭示哲理的句子。(每句不超过15个字)(4分)
    7.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从内容和结构上看,起了
    的作用。(2分)
    8.文章引述了诸多古代名家的诗文,请你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及其生活的朝代。(4分)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者是 ,他是 朝人。
    (2)“咬定青山不放松”,作者是 ,他是 朝人。
    三、写作(30分)
    题目:美丽的家乡
    要求:开放思维,自定内容,不少于600字。
    第一单元 B
    一、1.1án xián càn gōu 2.略 3.略4.D 5.不要在景区留下垃圾,不要采摘景区的花木等等。
    二、(一)1.①自然朴实;②风貌古典;③民族味儿浓。 2.不同。前一句表示相见恨晚的喜悦及对周庄的赞美之情,后一句表现对周庄的纯秀、古典风貌被打破的惋惜和忧虑。或:相同。两句都表现对周庄的纯秀、古典风貌被打破的惋惜和忧虑之情。或:相同。两句都表示相见恨晚的喜悦及对周庄的赞美之情。3.周庄是不可再生的珍稀古文化遗产,在开发和利用周庄旅游资源的同时,要珍惜并保护好周庄的特色风貌。(意思对即可) 4.由读-书、观景、看物、听曲等,引发对过去的某物或对未来的联想均可。不理解、不符合“感到时间的走动”的举例不得分。 (二)1.因为它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和供养着大量的鱼类(犹如“热带雨林”,生长着大量的动植物)。 2.(1)写徐闻珊瑚保护区的位置、面积及生成(发育)史。(2) 徐闻西海岸珊瑚区形成的原因(环境)和珊瑚的种类繁多。 3.本题是开放性的,答题可从三个角度中任意一个切入:(1)写作上,用形色结合或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写得生动传神。前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鲜花,,橙黄蓝白红”;后者如‘‘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几乎探出水面”,“散落在丛林中的‘翡翠,、‘玛瑙,,形态各异”。 (2)表达方式上用了具体描写的手法把说明对象写得鲜明、生动、形象,例如写珊瑚美如“鲜花”、“翡翠、玛瑙”。 (3)语言运用上是不同于前两段,显得形象鲜明生动;多用比喻写出了珊瑚礁的美丽多姿,例如“翡翠、玛瑙”、“鲜花”。 4.(1)珊瑚礁形成不易而要破坏它却很容易,要避免重蹈覆辙。 (2)要避免过度开发,才能长久保留美好景观,使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也是为子孙后代造福。 (三)1.不能调换。因为用“绿茸茸’’才能写出青苔的碧绿而稠密;用“绿荫荫”才能描写出苏堤树木的繁茂。(意思对即可) 2.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快速和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声。(意思对即可) 3.富有意趣(情 趣)的美 (四)1。(1)xǐ zhuó (2)cháng yáng (3)kuī rá|n.2.B 3.揭示了“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的内涵。使文章文采斐然。 4.读山视角不同,意境也不同;品水,由于各人的气质不同,心境也不同,也各有各的品位。 5.领略山的灵性,品味水的神韵 6.人生之有限而宇宙之无穷;民心似水流,谁也无法抵挡。 7.抒情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8.①苏轼 宋②郑板桥 清
    三、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