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美文赏读 竹 郑燮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②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注释:①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②倏:迅速、极快。 15.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②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③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6.古画竹的过程,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它是 。 17.画家的画意是由 而产生的,这也说明艺术来源于 。 18.“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理由是:胸中之竹 ;手中之竹 。 1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中分别打上“√”或“×”。 A、作者认为:画竹有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作者情感的体现,是作者对生活原型的提炼与改造。( ) B.文中“总之”一词有总结上文的作用,它表明:“意在笔先者……化机也”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并作结论上的深化。( ) C、“独画云乎哉”是反问句,作者却用上了感叹句,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反问色彩(否定含义),使表意更深刻、更让人深思。( ) D.“独画云乎哉”一句用在结尾的作用有:(一)表明作者的见解并非只停留在画竹上;(二)留下思考的余地,引起读者思考。( ) (参考答案:1.略 2.略 3.⑴结束,完了⑵撑,划⑶鸟兽的细毛⑷全白⑸哪能⑹在此地客居 4.略 5.C 6.⑴湖中/人鸟声/俱绝。⑵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7.作者只寥寥几笔,却勾画出湖心亭雪后美好的景象,且作者并没有只停留在写景上,而是通过游人的雅趣与感受,动中写静,静中生动,衬托出湖心亭美景,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意近即可) 8.游人的雅趣、感受。 9.不要说相公傻,还有比相公更傻的人。在文中起到衬托作用。 10.我;无、没有;个;等到 11.看雪;冬天 12.看雪;天寒地冻、寥廓空寂的景象。 13.舟中所见;还应看见了堤、亭、人影。 14.结束全文,升华文章的意境。 15、①头脑中产生了强烈的画画的念头。②实际上头脑中竹的形象,并不全是眼睛所观察到的竹子的外形(二者有所不同)。③在下笔之前就有通盘的考虑,这是一条固定的规律。 16、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 17.自然美景引发内心的激动;生活。 18、是通过剪裁、提炼加工之竹;是融进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之竹。 19.A√B√C√D√)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