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小说前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7.小说(3)—(5)段集中刻画了“她”发现自己下岗时的状态。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对人物进行了描写的? 请举例说明。(3分) 18.故事的高潮集中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 19.原文中使用省略号的地方较多,顺其意,你认为(28)段中“‘我一直觉 得……’她说”中省略号最好应补上什么内容?(3分) 20.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2分) 21.作者精心安排了一个什么样的结尾?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4分) 22.(30)段中“‘是啊。’她也笑了起来”。“她”笑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文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第三部分 (24题,50分) 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雄鹰选择了蓝天,骏马选择了草原,世界人民选择了和平,2008奥运选择了北京。在人生的许多时刻,我们都会面临选择。选择时机、选择去向、选择商品、选择朋友、选择报考志愿、选择职业……选择的过程有时是痛苦的,选择后的决定是轻松的。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改写。 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2.(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2)例: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3.略4.开放题,不设唯一答案。 第二部分 一、5. 元末明初 宋濂6. 非天质之卑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7.(1)赠序,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2)热水。(3)旅店,8.(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每天吃两顿饭。9.(1)有书可读。(2)有师可问。(3)无奔走之劳。(4)无冻馁之患。10.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得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但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有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习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意对即可) 二、11.(1)殖(2)涤(有错该题不得分)12.分离煤中的硫化物成分;提高污水处理速度;分离水中的有害物质(意思对即可)13.分离(意思对即可 )14.“可能”表示一种推测,说明这种结论是建立在试验的基础上,并未真正实际应用。(意思对即可)15.举例子,作比较(有错不得分);突出强调磁分离方法在去除对生物危害最大又极难去除的重金属中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三、16.简略地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并预示了情节的发展方向。17.动作(挤上前 )神态(焦灼而又认真,呆住) 心理(暗暗祈祷)18.在知识分子家中巧遇。19.“我下岗了,等我找到工作,干好了再告诉你” 20.她21.夫妻二人在知识分子家中巧遇,并互相理解,互相鼓励。这个结尾也是小说的高潮所在,突出并深化了文章主题。22.相互理解了,无须东躲西藏了,可以打开窗子说亮话,甩开膀子干工作了。重新对前途充满了信心。23.爱面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同时又很坚强,不服输,靠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 第三部分 24.作文 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