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要点: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背诵课文。 2、学习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为形象的方法。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 ) 韩傀( ) 免冠徒跣( )( )天下缟素( ) 寡人谕矣(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 大王加惠 以大易小 以君为长者 错意 怫然 免冠 徒跣 以头抢( )地尔_ 色挠 休祲 缟素 二、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 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______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______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仓鹰击于殿上______通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不说。 通 意思 4、寡人谕矣: 通 意思 四、指出句子中的词类 请广于君,广: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轻: 五、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长跪而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否,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 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 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 ②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 ④ 暮寝而思之 (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 )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 7.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五、阅读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问题。 (一)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_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4、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______ ___ ②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广于君(广,扩充) B.虽千里不敢易也(易,交换) C.岂直五百里哉(直,价值) D.非若是也(是,这样) 7、选出文段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秦王用十倍之地于安陵的土地来作交易,是为了帮助安陵君扩充疆土。 B.唐雎用先王御封地而守的理由来作辩护,十分有力。 C.先王之地,秦王却只是用十倍之地来作交易,不值;起码要一百倍以上。 D.秦王不攻打安陵君的根本原因是把安陵君当为长者,尊敬安陵君。 8、选择翻译正确的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晏子使楚》 一、基础知识 1、《晏子使楚》选自《_________》。晏子,名_____, ________时期著名政治家。 2.给下列字注音。(4分) 淄()袂()踵()诣()酣( ) 诣( ) 枳( ) 耶( ) 2、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的本字,并解释它的的含义。 ①缚者曷为者也?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齐之习辞者也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②王曰,何坐?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③其实味不同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④寡人反取病焉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⑤避席对曰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7分)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使 1 2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得无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曰:“何坐?” 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子对曰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肩接踵而在 比:________踵 5、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1)晏子使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子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使使各有所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使贤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何为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贤者,使使贤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7)齐人固善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分析: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楚王和手下想了一个什么计谋来侮辱晏子的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晏子是如何批驳楚王的呢?这样做好在哪里? 5、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6、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展示了高度的语言艺术,请联系课文说一说晏子的语言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