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0.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刿: 鲁庄公: 答案 【预习作业】 1.⑴上等的用兵策略⑵禁得起⑶周到⑷参与,干涉⑸预料,事先谋划,做好准备。 2.⑴使敌国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⑵不战而使敌人降服的,(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⑶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死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敌军的俘虏。 【课堂训练】 1.xì yú mí dài 2.①军队②不如,比不上③俘虏④失败 3.得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结论,全文起了揭示规律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之笔。 4. 方法;道理,策略 5.①军队②不如,比不上③俘虏④失败 6.⑴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⑵所以说:了解敌人(并且)了解自己,百次作战都不会有危险。 7.略 8.(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这是尽了你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士气就消退了,第三次击鼓兵的士气就衰竭了。 9.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10.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 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