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现在,国家林业局计划采用三项重要措施来遏制沙化土地扩展,使“沙进人退”的局面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④第一项措施是,在我国沙化严重推进地带开展大规划的防沙治沙工程。第二项措施是依法治沙。第三项措施是建立起荒漠化动态变化的监测预警体系。 ⑤令人欣慰的是,防沙治沙已经成为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26.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人的一个成语是( ) (2分) A.坐以待毙 B.杯水车薪 C.纸上谈兵 D.束手无策 27.由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今年春季,我国的天气出现了哪些异常现象?(2分) 28.归纳出沙尘暴和土地沙漠化所产生并愈演愈烈的原因。(6分) 29.文章可分为三部分,正确的划分结果是(2分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0.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和 的心情。(2分) 31.文中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至少写出两种)。(2分)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1、【解析】注意字音和字形 【答案】chuō zàng shèn gēkù wèi qǐng dào 2、【解析】注意形似字,结合意思进行填写。 【答案】干燥 急躁 磨刀 摩登 戈壁 游弋 蔚蓝 安慰 3、【解析】结合意思正确填写短语。 【答案】匹 陆 顷 阁 即 蜃 4、【解析】考查古诗的背诵和默写。 【答案】略 5、【解析】进一步熟悉课文。【答案】D 6【解析】正确运用关联词语。【答案】B 7、【解析】 古诗的扩写不等于翻译,要运用描写。【答案】 略 8、【解析】 考查名著的阅读和理解。 【答案】略 9、【解析】考查字音 【答案】shèn qǐng 10、【解析】考查句子的言外之意。 【答案】揭示事物奥秘并非易事,科学发现需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11、【解析】文学常识识记。 【答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 12、【解析】学会筛选信息。 【答案】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比上面一两米温度高许多;因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了错觉 13、【解析】考查说明方法。【答案】作诠释 14、【解析】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清楚地说明建筑物。【答案】略 15、【解析】正确解释词语。引用法一般不能写作引用,以便与修辞手法相区别。 【答案】指见到怪异现象,要镇静对待,不必大惊小怪。引用法 16、【解析】生活中要学会观察和积累。 【答案】例如月食,古人认为是天狗吃月亮,实际是由于地球挡在月亮与太阳之间,使月亮无法反射太阳光的缘故。 17、【解析】要抓住说明对象,抓住关键语句。 【答案】鸣沙。⑴面部沙子细而干燥,⑵含有大量石英,⑶晒得火热,⑷沙粒移动摩擦。 18、【解析】事理说明文常用逻辑顺序。 【答案】由现象到本质。 19、【解析】说明文分两类,实体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理 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阐述事物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解释原因,阐明事理,旨在不但使人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答案】事理说明文 20【解析】精读有关部分,捕捉信息,提炼要点。 【答案】①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的水源。②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 21【解析】要通览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答案】①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以上被采伐和毁掉;②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22【解析】注意语言的运用。 【答案】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23【解析】注意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效果。时间之短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24 【解析】扣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这一主题,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答案】示例:①水土流失②动物家园遭受破坏,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均可。 25【解析】建议要有一定的可行性;标语用语要简明、得体,有一定的警示性。【答案】略 26【解析】根据内容,填写成语。【答案】 B 27【解析】联系实际,结合地方天气特点。 【答案】 北方地区多次遭受沙尘暴袭击;南方的有些城市出现了泥雨天气。 28【解析】考查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内容。然后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第②段。根据第①段提出的问题,抓住第②段开头“由于”这个词,就知道第②段是说明“愈演愈烈的原因”的。第②段共有4句话,前3句各说明一个原因。 【答案】 ①西北的许多地方在不具备条件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地进行开垦。②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场放牧大大超过’了其承载能力。③荒漠化防治资金严重不足,建设力度不够。 29【解析】理清结构层次。【答案】 D 30【解析】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心情。 【答案】 忧虑(担忧、焦急),欣慰。 31【解析】 抓住语句,判断说明方法。 【答案】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引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