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知识(3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戳穿() 玄奘() 蜃楼() 戈壁() 酷热() 蔚蓝 () 万顷() 倒映() 2、辨形组词 (4分) 燥 磨 戈 蔚 躁 摩 弋 慰 3、填写短语(4分) 单枪( )马 光怪( )离 汪洋万( ) 空中楼( ) 可望而不可( ) 海市( )楼 4、写出描写沙漠的古诗句三句(3分) ① ② ③ 5、下列句子表达妥当的一项是()(2分) A.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顺着山坡纷纷滚落下来 B.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渡新疆塔克拉马干大戈壁 C.沙漠里边虽然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 D.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了错觉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是()(2分) ( )要我感谢什么人,( )只能感谢一次,( )我想把着一次感谢奉献给那些为人类创造出美妙音乐的人们,( )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沉闷可怕。 A.无论 因为 所以 但是 B.如果 而且 那么 假如 C.如果 那么 而且 因为 D.假如 然而 那么 由于 语言表达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描写沙漠的名句,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句诗扩展成一段写景的话。(不少于100字)(5分) 8、文中提到《西游记》中的人物,请你选取一个人物,说说这个人物的性格,并举例证明。(6分) 课内同步练习(40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一) 当时法国士兵在沙漠中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这是因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好像倒栽在地上,蔚蓝的天空,倒映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八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到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 9、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海市蜃楼 () 汪洋万顷() 10、“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一句中“深深”的言外之意是 (2分) 11、 这段文字引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4分) 12、 简要说明沙漠中“魔鬼的海”的形成原因。(3分) 13、 这里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2分) 14、“空中楼阁”我们没见过,现实中的楼阁你一定见过,请你用简短的文字介绍你见过的楼阁。 (要求运用一定的说明方法)(7分) (二)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在现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中行走似的。据说,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5、“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的意思是 , 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4分) 16、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6分) 17、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四个?(4分) 18、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 (2分) 19、从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看,这篇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说说这种文体特点。(4分) 课外扩展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一)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是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20.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4分) ①吞水吐雨器: ②吞碳吐氧机: 21.阅渎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2分) 22、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 23.加点词“近200年间”强调了 ,“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 。(2分) 24.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出两例。(2分) 25.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是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武汉市政府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标语。(2分) ①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多次遭受沙尘暴袭击;南方有些城市出现泥雨天气。几十年来,我们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植树种草、防沙治沙,为何沙尘暴和沙漠化愈演愈烈? ②由于人口增加和短期利益驱动,西北的许多地方在不具备条件又无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无计划、无节制地进行开垦,导致土地沙漠化。目前.我国大部分草场放牧大大超过了其承载能力,荒漠化地区草场牲畜超承载率为50%—12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300%。超载放牧使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变成了“老鼠跑过见脊梁”的荒漠化地带。另一方面,荒漠化防治资金严重不足,建设力度不够。防治沙漠化的经费相对于广袤沙源地而言,只是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