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5.联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2分) ①以化妆闻名: ②生命的化妆: 6.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的认识经历了:( 3 分) 好奇轻视→→感叹→ →惭愧→的过程。 7.“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是什么?后来“我”为什么会“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2分) 答: 8.第(5)段中说“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的,是自然”,第(8)段中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答: 9.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顶: ( ) ( )( 2分) A.妆师认为最低层次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第(5)段中“我”“刮目相看”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以改变体质,而改变体 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⑵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4分) ①媵人持汤沃灌( ) ②走送之( ) ③无从致书以观( ) ④未尝稍降辞色( ) 2.找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A、当余之从师也 B、走送之 C、弗之怠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第段⑴哪几个事例表现了“我”读书刻苦?(举两例即可)(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诗的第借(2)句典喻情。“怀旧空吟”隐含作者 , “烂柯人”隐含作者 之 情。 (2分) 6.第(3)句是传世名联,它好在什么地方?请自选角度赏析。(2分) 我的赏析: 7、这首诗情感格调前后有所不同,由 变成 。(2分) 四、作文(30分) 在人的一生中,果断坚定,把握机会,就可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犹犹豫豫,思前想后,就可能错过很多机会,甚至留下永远的遗憾。不是吗?想想看,由于鼓起勇气,把握住了机会,你可能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你可能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个复杂的实验,你可能说出了积蓄已久的心里话;相反,由于胆怯畏缩,犹豫不决,你可能失去过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你可能和一段纯真的友谊擦肩而过,你可能使集体在一次竞赛中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请你写一篇作文,写出你初中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或就果断坚定、把握机会等问题谈出你的看法。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