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借代) ⑷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比喻)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①隔篁竹 (huánɡ) ②参差披拂(cēn cī) ③佁然不动( yǐ ) ④俶尔远逝( chù ) ⑤往来翕忽( xī ) 8.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概,大约) ②犬牙差互 (互相交错) ③隶而从者 (随从) ④全石以为底 ( 用 ) ⑤卷石底以出 ( 而 ) ⑥以其境过清( 因 ) 9.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C)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因以为号焉 10.上文第⑴—⑷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溪源流和潭中气氛。 11.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心乐之”,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或:忧伤凄苦)”。(两个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作者志向难酬,觉得触景生情。小石潭肃森的气氛,促发了作者内心的陷痛,以夜不可留,含蓄地概述了作者求解脱的忧虑心情,这是作者被贬后伤感的曲折反映。 12.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句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补全下列对联。 上联:桃花源里,和平宁静 下联:小石潭上,凄神寒骨 1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在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说“心乐之”是因为小潭的环境幽美;而“悄怆幽邃”是因为小潭人迹罕至而使环境过清,这与作者被贬的的境况相似。两者角度不同,因而不矛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