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新人教版2019届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附答案(皇帝的新装)(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7.综合性学习。
    (1)学完《皇帝的新装》后,你班就骗子的形象展开了辩论。请针对下面反方的看法,发表你的不同看法。
    反方:骗子能骗到皇帝是因为他们具有聪明才智。他们耐心地研究了皇帝的心理,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智慧;他们骗了皇帝更多的钱与更多的生丝和金子,而没有骗百姓,可见他们是类似于那些杀富济贫的人,是在惩罚皇帝。
    [示例]首先骗子的心术是不正的,动机是不纯的,他们只是为个人能得到更多的钱,这不能说是智慧。其次,从骗子骗皇帝的客观效果上看,在欺骗皇帝的同时,也蒙蔽和欺骗了所有的人,并没起到惩罚皇帝的目的。
    (2)仔细阅读漫画,并联系《皇帝的新装》一文,说说这则漫画的深刻含意。
    这则漫画生动地再现了社会上存在不敢说真话的现象。如果人们说真话时都要掂量后果的话,那么 社会上就没有人 敢说真话了。我们应该保持天真、诚实的童心,敢于实话实说。
    02课内精读
    (一) 阅读“‘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到“城里所 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8.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突出了老大臣自欺欺人以及惶恐不安的心理。
    9.“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一句独立成段有什么妙处?
    略提人们的议论,为下文描写游行大典的盛况蓄势,突出了皇帝、大臣和大人们的愚蠢无知,无 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且腐朽的本质。
    (二)阅读“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到结尾,回答下面的问题。
    10.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连用四个“多么”,增添了幽默的表达效果,使得大家极力夸赞虚无新衣的丑态,在反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1.试比较下面两句话的不同表达效果。
    ①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②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第①句是市民转述小孩子的话,表明他们不敢正面承认这个事实;第②句是直接描写市民已认可并说出这个事实,用“实在”加以强调。
    12.阅读文章结尾描写皇帝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这段心理描写写出了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权威,不能在公众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只好硬撑着的心理,充分暴露了他的外强中干,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且腐朽的本质。
    03拓展阅读
    (原创)
    烛(节选)
    安徒生
    “再给你一支烛,我的小朋友!”她说道。“ 你的母亲要坐在那里工作到深夜,她用得着它!”
    她的小女儿在一边站着。在小女儿听到“到深夜”这几个字的时候,她高兴地说道:“我也要待到深夜!我们有舞会,我会戴上大蝴蝶结的!”
    她的脸多亮啊!那么欢乐。没有蜡烛光能比孩子眼里闪出的光更亮!
    “见到她这副样子我真幸福!”油烛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肯定永远也见不到了!”于是它被搁进篮子,盖起来。小男孩带着它走了。
    “现在我去哪儿?”油烛想道 ,“我要到贫苦人家里去,可能我连一只铜烛台都没有。而蜡烛要插在银烛台里,看着那些最高贵的人。为最高贵的人照明该是多么美啊!我命中注定是油烛而不是蜡!”
    油烛来到了穷苦人家。一个寡母带着三个孩子。
    “上帝赐福给那位善良的夫人!她送给我这些东西。”母亲说道,“这是一支很好的烛!它可以一直燃到深夜。”烛被点燃了。
    “呸——呸!”它说道。“她拿来点燃我的火柴,气味刺鼻!在富人家里,是不会用这些来款待蜡烛的!”
    那边的蜡烛也都点燃了,烛光射到了街上。这时音乐响了起来。
    “那边开始了!”油烛想。它想着那个富有的小姑娘闪亮的面孔,比所有蜡烛都要明亮的面孔。“那个情景我再也看不到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