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阅 读(40分) 一、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相关问题。(20分) (一)淮上与友人别 (4分)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9、对《淮上与友人别》一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B.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彼此依依惜别的深情;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勾起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 C.“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与伤感。 D.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侧面抒写握别时的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__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二)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乘奔御风(奔驰) C、属引凄异(连续) D、夏水襄陵(河岸) 1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3 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13、填空(4分) 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 , ”描写水势盛大,有用“ , ”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14、本文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用意何在?(3分) (三)商汤见伊尹(4分) 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④ 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⑤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⑥ 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国君。②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③御:驾车。④贱人:出身低微的人。⑤赐:恩惠、恩德。⑥说:同“悦”,喜欢。 15.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从前,过去) B. 君将何之(语气词,不译) C. 耳加聪,目加明(更加) D. 因下彭氏之子(于是) 16.下面对短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商汤认为伊尹对于国家,就好像良医好药一样,能辅助自己让国家强盛起来,所以他是诚心去拜访伊尹的。 B. 文章从侧面烘托出伊尹的贤能。 C. 从文中看,彭氏之子是怕商汤好,才极力阻止其见伊尹。 D.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商汤是个敬重人才,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智君王。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①到了上公开课的那天,教室里前前后后都摆满了椅子,足足有二三十个老师跟同学们挤在一间教室里。很多同学心里慌得不行,眼睛也不敢朝黑板看。程老师倒是不怕,打开课本就开始讲课。先讲契诃夫的生平、成就,再挑出几个生字、生词教了几遍。接着她说:“下面请同学们表情朗读课文……” ②按照事先的布置,当然只有林蓉一个人举了手。其他同学动都不动。光那阵势就把人吓傻啦!谁敢瞎充好汉呢? ③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连连点头,眉里眼里都是笑。 ④读完这一段,老师一摆手,林蓉就坐下了。下面该是赵小桢了。 可是,过了好几秒钟也没有动静。京京觉得奇怪,抬头往赵小桢那儿一看,她满脸通红,慌乱地盯着面前的讲义,旁边的同学拿手拐子捅她,她却怎么也不肯抬起眼睛。她一定害怕得厉害。是啊,这么多老师看着呢,万一一慌,读得结结巴巴,多难为情!京京心里倒有点可怜起她来。 ⑤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全班都没有人举手。事先说好了的呀! ⑥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⑦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