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10月阶段检测试卷(有答案苏教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hàomiǎo(▲▲),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一个人即使有博士学位,不阅读文学作品也只能是一个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 C.小时候读《水浒》,似乎目睹何涛、黄安走投无路的情景,真是津津有味。 D.读书声很大,把小鸟都吓得不敢鸣叫了,这真是鸦雀无声啊。 (5)折戟沉沙铁未销,▲。 (6)山下兰芽短浸溪,▲。 (7)谁道人生无再少?▲。 4.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4分) 有时,①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架,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②一边听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的身旁经过的人——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③言谈的尖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 (1)第▲句,修改意见是:▲ (2)第▲句,修改意见是:▲ 第二部分(30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5—7题(10分)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故时有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 (3)徐喷以烟▲(4)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7.本文写了三件事情,写出其中的两件。(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2分) 另起一行 ①当搬运工搬完最后一把椅子,我环视了一下空空的屋子,关上了门,也结束了我熟悉的生活。 ②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我厌恶地把脸转向车窗外。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比没钱更不幸的话,那就是曾经有钱。 ③坐了一夜的车,没想到我居然顺顺当当地熬过来了。下了车,正要往外走,不知从哪儿冒出个人:你是王老师的孩子吧?我说我要去王家村的王文利家。他忙说:“我就是,我就是。” ⑤吃了饭,我换了条牛仔裤,跟着大哥去田里干活。走在乡村小路上,一身轻装,没有电话、手机,也没带钱,这些现代人的生命线在这里派不上用场。乡村的空气甜丝丝的,道边的小草挂着露珠。我抬头望望远处的山峦碧绿的田野,深深地吸口气:这是一个真正的早晨!在城市已经享受不到早晨了,城市只有夜晚。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心痛的感觉来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好像到了世界的边缘。仿佛就在昨天,我还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为自己就要登上成功的顶锋而兴奋不已。却不知一脚迈进了山谷。 ⑥我坐在田埂上,大表哥把鞋扔在一边,卷起裤子下到田里插秧苗。他左手提一大把苗,右手一次拿几棵往田里一甩,那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没多一会儿就插到田那头。一行苗插完了,他又从头开始插第二行。田里的苗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整整齐齐,高矮、距离均等。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哀: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正在胡思乱想,大表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插完了一片田,在我旁边坐下,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闷闷地说:“你的事老师在信上说了,你的那个什么公司倒了。想开点,人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多着呢,哪能都顺心?” ⑦我看看大表哥,想说什么,可又想他一个乡下人能明白什么?就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 ⑧“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咱老百姓过日子,靠的是这整片田,不能指望哪一株、哪一行苗哇!可插的时候却要一株株、一行行仔细来插。这苗插的时候都一样,可越长越不一样。不是所有的苗都能活,所以隔几天就要修补,多余的拔掉,没活的补上。赶上虫灾什么的可能一行都不能活,就得丢掉它们,另起一行重插。你呀,就当遇到虫害了,你这么年轻,守着田还怕没饭吃?另起一行重新干!” ⑩我骑着大表哥的自行车,一路风行跑到县城给妈妈打电话,我在电话里冲着妈妈大喊:妈妈,谢谢你让我来这里,等我学会了插秧就回去! 8.第②段中“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这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