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通过写雪后山的颜色,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通过描写济南冬天雪后美丽的山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 13.(1)没人喜欢(关心、照顾);没人陪伴。(2)这样写意在强调“我”没人关心的寂寞,引出下文写“我”在杏荫井台所获得的快乐,为突出汉子对“我”的关爱做铺垫。[(1)父兄们忙着收麦子,捏着弹弓子的我们连“鸡狗都不喜欢”,捡拾麦穗“身边没个伴”,所以寂寞难熬。从中可以归纳出寂寞的两个原因,注意字数要求。(2)由无人关心写到自找其乐,“我排遣寂寞的地方,就是那井台上凉幽幽的杏荫之下”,第③段写了在杏荫井台的快乐时光,④~⑧段写遇到了卖腊炙羊肉的汉子,他不但给“我”肉吃,而且还叮嘱“我”“别到井沿边去。大人离井台子远,你可别掉进井里噢”。对于寂寞无人照顾的“我”来说,这样的关心是让“我”铭记的。所以,结尾中又写道“那有些沙哑的吆喝声隐隐约约地传了过来”。综合分析,作者的用意有三:一是强调“我”无人关心的寂寞,二是写了“我”在杏荫井台的快乐,三是为下文写汉子对“我”的关心做铺垫。] 14.比喻、拟人。(示例一)作者从儿童视角出发,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同时又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写出它们成群结队尽情享用杏儿的情景,突出了杏儿味美的特点,描写具体生动,富有童趣。(示例二)(1)比喻,作者把有裂缝的杏儿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形象地写出其开裂、甜美的特点。拟人,作者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与行为,形象地写出其成群结队聚集在裂缝处品尝果肉的情景,突出了杏儿的味美。(先点明修辞手法,“小小的、黝黑的蚂蚁知道我也吃不进去了”,赋予蚂蚁以人的心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杏上的裂缝儿为大门,到那金黄色的宝库里……”,把有裂缝儿的杏比作开了大门的宝库,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常用的答题模式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15.(示例)“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吆喝声像唱歌一样好听;麻利脱下小褂去捡拾杏儿(换羊肉的迫切):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过去(怕赶不上汉子);羊肉红光闪闪(色泽诱人);并拢双手接受羊肉;盯着捧在手上的腊肉;心猛儿一跳,担心汉子后悔,把肉要回去。(所谓细节,是指人物某些细小的行为举止、心思神态或情节的细微之处等。本文围绕着“我”对腊炙羊肉的渴望写了很多生动感人的细节,有心理细节,如:卖肉的忽然又回头喊时,“我的心猛儿一跳:莫非后悔了,想要回他的肉”;有动作细节,如:“我咽了口唾沫,倏地站起身来”“我麻利地脱下小褂儿,铺在地上,失急慌忙地捡了十多个染有红点儿的黄杏,斜插过麦茬地,朝土路上截了过去”等等。按照要求,罗列其中的四处即可。) 16.(示例)第⑨段:“踮起脚尖大声回应”表明“我”努力想让汉子知道“我”会听从他的关照,表现了“我”对他的理解和感激。第⑩段:“四野茫茫,烈日炎炎”与汉子“细瘦的身影”形成强烈反差,暗示汉子生活艰辛,体现了“我”对他的怜惜之情;“远了,远了……”,用反复手法,写出“我”目送汉子渐行渐远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感激与不舍之情。第?段:写“我”重回杏荫之下,似又听到汉子的叫卖声,说明“我”至今仍会想起汉子,表达了“我”对他的感激与怀念之情。(这三段看似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了“我”丰富的情感。第⑨段可以从“我”的动作分析,汉子不但送“我”肉吃,而且还关照“我”不要掉到井里,“我”用“踮起脚尖大声回应”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和感激。第⑩段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入手,分析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第?段意蕴悠长,杏荫下,仿佛听到了汉子的叫卖声正是“我”“对”对汉子的感激、怀念之情的体现。) 17.①“杏荫”给“我”带来的清凉;②“杏荫”给“我”带来的快乐;③汉子给“我”的关爱呵护。(可以逐段概括大意,然后总结出作者为什么要写“杏荫”。“杏荫”在炎热的麦收时节带给“我”“水一样”的荫凉,在“我”寂寞难熬的童年带给“我”无比的快乐,最重要的是卖羊肉的汉子给“我”的关爱呵护。) 18.(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潮平两岸阔(3)归雁洛阳边(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9.(1)示例:古今对联欣赏、经典广告词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讲、成语接龙、成语故事朗诵比赛、新词荟萃等。(2)①示例:春风得意春风满面②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回答只要符合要求即可,无固定答案。) 20.思路点拨:写景的目的是让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并记住这独具风格的景色。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描写景物: (1)聚焦特征,把景物写准。自然景物神奇瑰丽,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展示这面貌各异的景物时,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捕捉和发现景物的根本特点,从而使所写之景独具特色,并留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 (2)调动感官,把景物写活。为了写好景物,我们可以让丰富、灵敏的各种感官一起来帮忙。 (3)手法灵动,把景物写深。自然之景美不胜收,用文字表现时,景物的层次要清晰,要有深度。以下几种方法就可供借鉴:动静相融能平添景物的趣味,点面结合能拓展景物的空间,虚实相生能深化景物的意境,侧面烘托能丰富景物的韵味。 (4)善用修辞,把景物写美。灵活而恰当的修辞不仅可以使景色具体、生动,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想象,使其融入到作者营造的优美意境中。 (5)融情入景,把景物写浓。景因有情才会有生气,情因有景才会有所托,所以写景要做到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例文: 家乡的田野 每每漫步于田间,我都会变成一个眼睛怎么也不够用的孩童——看吧,家乡的每一寸土地都会给我带来巨大的惊喜与满足。我像孩子爱母亲一样,爱着我的家乡,爱着我家乡的田野。 又是一年春来到,田野里到处是一派热闹的景象。机器轰鸣,人声喧闹,那是家乡的人们在刚刚醒来的沃野里播种着美丽的希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扬着绿莹莹的小脸张望着忙碌的人们,也分享着人们的快乐。这时,我常常会一个人,躺在片片绿茵上,聆听小草绵绵的耳语,在草儿轻柔的怀抱中,享受属于我自己的春之梦——清新而有生气,真爽! 夏天来了,田野小路两边的白杨树在风中哗哗地拍响绿色的手掌。树下有许多野花,蜜蜂在嗡嗡地闹着,蝴蝶扇动着花翅膀,炫耀着自己的美丽。田里的小麦们扬着一张张金灿灿的笑脸,笑甜了家乡人的面庞。人们正在忙着收割,络绎不绝地从田野小路走过。这时的我,也会加入到忙碌的人群中,捡起丢落的麦穗。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夏之恋——充实热烈,真酷! 秋天如约而至,田野里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实,沉甸甸的,树枝羞答答地垂下了头,将果实紧紧揽在自己的枝叶里。玉米此时成了整个田野的主角,每次走近它的身旁,我就仿佛嗅到了母亲的气息。的确,这一穗穗玉米,哪一个不是在勤劳的母亲手里生长、成熟,再到家中的粮仓?秋天的田野,让我收获的是秋之爱——丰盈浓郁,真甜! 冬天来了,田野里白茫茫的。地面上的雪很厚,仿佛是一块硕大的白地毯,一直铺到目力所不及的天际。田野里一片寂静,偶尔有一只小麻雀落在洁净的雪地上,留下几声叽叽喳喳,留下几脚细碎的“竹叶”。这时人们都在家里守着炉子,我也悠闲地守着一炉温暖,而眼神,却依然凝望着窗外的那片土地。好在还有小伙伴们来,大呼小叫地,一起去田野里撒欢堆雪人,可冷不防将雪球塞进伙伴的脖领里……哦,我的冬之忆——温馨美丽,真开心! 我家乡的田野,四季皆美。 我爱你——家乡的田野。 点评:全文以季节为序,分别展示了家乡田野的生机、美丽、富饶与闲适等特点,抒发了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尤其是描绘四季之景时,从异彩纷呈的景色入手,角度多样,手法丰富,将景物写得声、形、色、趣兼具。全文分别以“春之梦”“夏之恋”“秋之爱”和“冬之忆”四个场景为依托直接抒情,表达了小作者对家乡田野的喜爱与眷恋,情感动人而次序井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