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第8-9题。(4分)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8、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2分) 9、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3分)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②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流连信宿⑤,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①形容:形态。②泠泠:形容猿鸣声清越。③书记:书上记载。④践跻(jī):登临。⑤信宿:连宿两夜。 1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山谷传响()②泠泠不绝() ③常闻峡中水疾()④既自欣得此奇观()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A.徐喷以烟B.何不试之以足C.不以疾也D.以丛草为林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1分) 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13.本文与郦道元的《三峡》中都写到“猿啼”,试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三)阅读《春》选段,完成14—16题。(11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4.选文第一段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三处春花。写蜂闹蝶舞从侧面突出了春花、、的特点。(3分) 15.“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是______的意思。“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6.朗读朱自清的《春》,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才使得笔下的景物变得鲜活生动。请从文中【A】【B】两处任选一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的作用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我选句,赏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