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归园田居》作者是________时候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诗人。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__诗。结句中的“愿”应该是(2分) 20、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A、本诗表现陶渊明田园之乐与归隐之趣。 B、“种豆南山下”,起句平实,用语平淡,一如老农口语。 C、“荷月带锄归”,勾画了诗人的愉快和自豪。D、“但使愿无违”,表明诗人别无所求,只望丰收。 (二)(19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忽施于人。” 2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6分)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2)是知也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4)诲女知之乎_________(5)人不知而不愠(6)其恕乎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所不欲,忽施于人。 2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关于学习态度的,还是关于学习方法的?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此的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各项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3分)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句主要阐述的是学习态度,指出要虚心向一切人学习。 B.“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学习知识不在于让别人了解,而在于提高自己。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阐述的是做学问不能不懂装懂。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它启示人们在学习上应该虚心好学。 2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用法的一项是()(3分)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择其善者而从之D.人不知而不愠[ (三)囫囵吞枣(11分)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含梨则嚼而不咽,不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混沦吞却一个枣也。” 26、解释句中划线词。(4分) 梨益齿而损脾()狎者曰()我含梨则嚼而不咽()不伤我之脾() 27、翻译句子(2分) 你真是混沦吞却一个枣也。 28、囫囵吞枣的比喻意义是什么?(2分) 29、除了囫囵吞枣的学习态度外,还有不求甚解、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也应该批评和改正。请谈谈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什么。(3分) 七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测试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躏诅咒寥猝juéjiàngdiànlánjiǎo 2、①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20儒;丘陵仲尼,春秋,思想,教育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曲径通幽处 ④随风直到夜色郎西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3、A4、C5、A6、略7、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