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2分) ① 离群索居: ② 伟岸: 12、华山东峰顶上的华山松的外形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外形呢?(3分) 13、作者赞美的华山松奋进向上的精神表现在哪里?(3分) 14、结合人生,简要谈谈你对“一棵树”的认识。(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小题(13分) ①去年,我生日,爸爸送给我一个丝织的小盒子,让我 A (a.保存 b.收藏 c.珍藏 d.放置)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微笑着说:“你猜。”“镶着红豆的小别针?是闪光的金项链?”爸爸只笑不开口。我打开一看,原来盒子里装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放大镜,放大境下有一小块红色的有机玻璃,玻璃上镶着“一粒米”。我心想:“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当我拿起这颗“米粒”用放大镜仔细一看,不禁 B (a.惊叹 b.惊讶 c.惊奇 d.惊呆)了。在这么小的天地里,居然刻着张继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我一数上面竟刻了三十七个字,在诗的 末尾还有一个红色的小章,章上两字:屈茹。用六倍的放大镜看这首诗都有些费劲,但仍能看出那苍劲的笔锋。爸爸说这叫象牙微雕。 ②我只觉得好玩,便收了起来。同学们来到我家玩,我便拿出来让他们观看。有一次,同学们在争着观赏时,米粒崩了出去,落进了沙发缝,我够了半天没够着,“米粒”反而越陷越深。几天后,爸爸问我“米粒”收在哪,我吭了半天才说出“米粒”的下落。爸爸一听,满脸焦急的神色,连忙拿来剪子,把沙发给拆了,我躲在一边不说话,看着爸爸好不容易从沙发里寻出 这个小东西,抹了把汗,露出笑容。我好奇地问:“干吗这么费劲,不就是‘一粒米’吗?”爸爸收敛了笑容,给我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③原来,这个微雕的作者屈茹是个教师,从小就 C (a.爱好 b.喜爱 c.酷爱 d.热爱)微雕艺术。文化大革 命时,他遭迫害,被下放到农场。而屈茹的一手雕刻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练出来的。那时,没有雕刻用的石头,屈茹就在木头上刻。 后来他发现了一片竹林,便在每棵竹子上都刻上一首小诗,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高的矮的,就连新生的竹杆上也刻满了。他不顾日晒雨打,也不怕蚊虫叮咬,苦练了十年,渐渐地,练出一手好雕功,就连一根头发丝,他也能劈成两半刻成一副对联。能在这么微小的东西上刻文字,凭的全是一种感觉。这粒米是爸爸拍摄他的微雕艺术时,他赠给爸爸的。 ④我望着这粒“米”,明白了它的价值,它 D (a.孕藏 b.凝聚 c.凝结 d.浸透)了屈茹的多少汗水呀!我现在明白了, 爸爸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微雕艺术品,给我讲的也不光是个故事,而是一种精神。 15、给画横线的A、B、C、D四处选适当的词语填空,依次应是: 、 、 、 。(填字母)(2分) 16、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流传千古的名诗,前两句是“月落乌啼霜 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你能默写出诗的后两句吗?(2分) , 。 17、本文的线索是 ,点明文章中心的一句话是: 。(3分) 18、本文第③段采用的是记叙顺序中的哪种?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19、有人说,文章中爸爸在“我”生日的时候送我礼物仅是一粒米,这个礼物太轻了;也有人说,爸爸是送了我一件艺术品,是很贵重的。你觉得礼物的轻重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评判?爸爸的这个礼物合适吗?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问题。(13分) 你为什么拿这一个(张晓风) 回家之前,我去买了一些水果。 我买了一点香蕉,两个橘子,和一个泰国椰子。中秋节刚过,家里水果没吃完的还很多,随便买一点即可。今天选的三样各有理由,香蕉是因为今年盛产,大家帮忙吃一 点比较好,所以买它几乎是出于道德的因素。至于橘子是因为它初上市,皮还青青的,闻起来香味却极辛烈,令人想起千年前的老苏写给朋友的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只须花少许钱,就能买到季节的容颜和气味,以及秋来的诗兴,何乐不为——所以,买橘子,是基于美学理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