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2013初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4)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乙]文艺评论家和部长
    部长:“您看施普罗塔新创作的小说怎么样?”
    评论家:“我认为是好的。”
    部长摇了摇头。
    评论家:“我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的。”
    部长又摇了摇头。
    “我说的‘某种意义上讲’是针对咖啡馆里那些庸俗的知识分子。
    部长再次摇头。
    “确切地说,部长先生,这是一部坏小说。”
    部长还是摇头。
    “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
    部长又摇了摇头说:“这衣服领子真难受。”
    16、根据甲文内容答题:(5分)
    ①文中使故事情节发生转折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 ”2分
    ②文章中奥楚蔑洛夫脱军大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乙文内容答题:(5分)
    ①文中起线索作用的一个句子是“ ”2分
    ②课文《窗》的结局令人赞叹,本文可谓异曲同工,请简要谈谈乙文结尾的艺术效果。(3分)
    18、上面两个文段所刻画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9—22题。(12分)
    行路与读书相比,我是偏重于前者的。因为我觉得行路更具生命的快意。孔夫子周游列国,倡导“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陆放翁远行之后深深感叹:“纸上得来终觉浅。”大思想家培根认为:“对于年轻人,旅游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而对于成年人,旅游则构成一种经验。”
    人在旅途,非但增长见识,而且由此也容易引发出人生的感慨。比方曹操步出夏门而作《观沧海》;王之涣登鹳鹊楼而吟“欲穷千里目”;李白出荆门感叹“蜀道难”;杜甫登高展望“不尽长江滚滚来”……一个人的思维空间会由此而变得开阔,生命会由此而变得充实,生活会由此而更加富有情趣和味道。走过北京环城大街,才会觉得自己居室前小路的狭窄;漫步上海外滩眺望,才会有现代文明扑面而来的感觉……人在旅途,接受了各种信息,这时才会深深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读书的不足,从而激发强烈的读书愿望;才会感到不能夜郎自大,沾沾自喜,必须勤奋读书,奋起直追。
    行路与读书,是相辅相成的求知途径,两者皆人生不可或缺。不读书去行路,那是盲人骑瞎马,不行路尽读书,就会成为井底之蛙。路行得多,书读得多,真才实学源出于此。
    19、本文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 (3分)
    20、首段陆放翁的话否定的是 ——————,强调的是_________ 。
    而培根的话的含义是 。(3分)
    21、文章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的主要意思可以概括为 (4分)
    22、阅读上面的文章,你觉得还有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请自拟一问,并给出答案。(2分,较有创意的题目可得奖励2分)
    问题:
    答案:
    (五)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3—25题。(10分)
    即使是从没到过扬州的人,他们的脑子里总会有一些关于扬州的唐诗宋词或八怪名句,这样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对扬州先入为主的心驰神往。而一提到扬州,能立刻令人想起的恐怕非瘦西湖莫属了。
    无论是不是诗人,等到您荡漾于瘦西湖水面之上,等到您亲自置身于长堤春柳、二十四桥烟雨之中,等到您陶醉于琼花盛开游人欢笑之时,您就仿佛是在阅读一轴缓缓展开的水墨山水长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