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教学点 1.正确辨别文中的难词难句。用比较的方式理解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用文白对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1.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2.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二、学法引导 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为法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讨论分析写学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不满于远贬僻处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将词、句、写成投影片,用投影。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查找工具书,弄清疑难字词,对照古今词汇,比较其不同。 3.与以前学过的古文比较,体会寓情山水的写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