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写自己紧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教学目的] 解决学生“无米下锅”的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为什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感受、思考,发现生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我写我”“我手写我心”的作文意识。 [教学方法]积累体验法 [教学程序] (一)活动准备 1.准备一本《家庭(班级)成员典型言行录》在上面记录父母亲,爷爷、奶奶、老师同学(包括自己)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揪心揪肺的、心花怒放的、泪流满面的、惊讶不已的、幽默俏皮的富有启迪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只言片语、一举一动。 2、画一张心情曲线图,并说明心情曲线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一.说中感 ①从《家庭(班级)成员典型言行录》里选择素材,进行汇报,要求切入角度小,真实有具体的事情。 ②观察心情曲线图,以“__________的心情,为话题进行汇报,要求说出心情变化的具体原因。 二.读中悟 1. 出示例文 例文1 我的哑巴母亲 李春雨 我的母亲是哑巴。母亲不知道娘家,一辈子没走过亲戚,也没出过远门,她是父亲用钱买来的。 母亲是天生的哑巴。听人说,在生下我之前,她没有欢乐,没有笑容,只有忧伤。母亲只是整天干粗重的活儿,做粗糙的饭菜,像一头辛勤耕作的牛。 我出生后,母亲有了辛勤劳作后的笑容。她用咿咿呀呀的语言和甜甜的笑颜哺育我的童年。 村里的孩子常拍着我长满疮痂的头,指着我的鼻尖叫着:“看哪,这是哑巴崽子,看哑巴崽子!”他们不愿和我玩,我只是整天伏在母亲的背上做梦,或在她瘦小的身旁玩泥巴。那时,我只知道母亲的怀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我的父亲喜欢在村里东游西荡,饿了就向母亲要饭吃。稍不如意,就向母亲伸出那宽大的巴掌,而母亲像一块坚硬的岩石,默默地承受着。 转眼间我已到了入学的年龄。那天,母亲在父亲面前咿咿呀呀很久,父亲置之不理。母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父亲还是不理。母亲就抱住父亲的腿不放,父亲一时火起,一顿拳打脚踢,但终于把我的学费交给了母亲。看着这一幕,我惊呆了,这是我平日看来默默无声的母亲吗?她用柔弱的身体为我争得上学的机会,从她的眼神看得出她决意让我上学的执著和刚毅。我的眼泪扑簌簌地掉落下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