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此例混淆了书名号和引号的功用。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却不是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的名称,而是一个需要指出的机构的专名,所以应该用可以表示特定称谓的功用的引号。 例3: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1997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此题混淆了顿号和逗号的功用。顿号只能用于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而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分句的并列,所以应该用逗号。 例4: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跨省办起的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分析]此题误用逗号。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三者是动词“有”的宾语(包括“教师队伍”)而且也无层次上的大小,所以三者之间用顿号,就可以了,用逗号就“大材小用”了。 二、揣摩语气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按照使用的不同位置,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其中句末点号除了表停顿外,主要是用来表示语气。句号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问号用在一句话未尾,表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判断句子的语气要从整个句子去考虑,不能只看其中的一些词语。像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能用问号。 例5: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 [分析]此句误用了问号。这一句中尽管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是谓语“关心”的宾语,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所以,该句的第一处问号改为逗号,第二处问号改为句号。 三、分析结构 句子的结构影响着标点的使用。我们在做标点试题时,要注意分析结构,不能让标点影响句子结构的完整而形成语病,或因层次不清而影响句意的表达。如单句内部结构不能用句号问号等句末点号,同样复句结构即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使用顿号。 例6: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1993年六省市高考题) [分析]此句由于单句内部结构使用句末点号,从而句子被人为的一刀两断,造成前后两句结构均不完整。应将问号改为逗号。 例7:“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1993年六省市高考题) [分析]倒置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有一个句末点号,如果在倒置成分前用一个句末点号,就会将句子一分为二,从而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完整。所以,此句应将“呢”后的问号改为逗号,而将“同志们”后的句号改为问号。 例8: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分析]“越剧、沪剧、淮剧”(都受“上海”修饰)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1997年高考试题的一个正确项: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不少考生认为标点使用不当,就是由于忽视了对句中短语层次的确认。句子里面有一个有层次的联合短语,层次是“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表示第一层次都使用了逗号,表示第二层次都使用了顿号;如果表示第一层次也使用顿号,表示第二层次也使用顿号,表意层次就不能显示出来了。所以,这个选项没有错误。 例9:“真个姓唐。”我说,(1)“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2)“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分析]原句中(1)处的逗号使用错误,因为至(1)处\\\"我\\\"的话已经说完,故应用句号。(2)处的句号使用不对,因为句中\\\"他\\\"的话分作两部分引用,(2)处应该使用逗号。两处误用都破坏了句子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