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A)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③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明确]
    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研读与赏析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