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教学教案:第一册《自序》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教学目标:
    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教学设想:
    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拟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认识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
    指导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初中曾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
    这些小说选自哪一个小说集?(〈〈呐喊〉〉(加点的字板书)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第一版是15篇,多一篇〈〈不周山〉〉。)1922年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呐喊〉自序〉〉。
    二:介绍“序”
    什么叫序?什么叫自序呢?请大家齐读“自读提示”前三句话。
    提示已讲得很清楚,序言,是写在著作前面的文章,可分为自序和他序,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而鲁迅的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投影显示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三:分析课文
    1.引出“梦”
    问:缘由即来由,那么本文在哪里概括交代了〈〈呐喊〉〉的来由?
    明确:开头部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问:是什么的“一部分”?
    明确:“我年轻时候曾做过许多梦”的一部分。
    问:这里“梦”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作者年轻时候的理想和追求。
    问:为何理想叫做“梦”呢?
    明确: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般。
    问:年轻时的鲁迅曾做过哪些梦?
    梦的产生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先来看文中叙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思想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请对照下面的表格看课文,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找出地点并概括其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
    根据课文内容,填表说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写作特色。(用投影复片)
    地点
    生活经历
    思想发展
    绍兴
    侍亲疾
    先请一学生找出文中地点:绍兴、南京、仙台、东京、北京,再请学生自读课文填写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学生大体完成后再讨论明确具体内容。(具体内容见下,学生概括恰当的少讲评,概括不到位的作指导)
    (1)绍兴侍亲疾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问:在绍兴的四年,作者做了什么?
    明确: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并寻找药引。
    中心事件是服侍久病的父亲,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侍病父”或“侍亲疾”。这段生活经历,鲁迅的感受如何?
    提示: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如何理解这几句话?我们可结合鲁迅的家庭情况。鲁迅幼时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愁生计。但十三岁那年,家庭突遭变故,祖父因科举案件下狱,继之而来的是父亲患了重病,家庭陷入困顿,只得靠典当衣服首饰来换钱给父亲治病,在侮蔑里接了钱,昔日闰土眼中的“少爷”遭到了别人的歧视与白眼,倍感人间的冷漠,看透世态炎凉,于是想走异路,产生了第一个梦“学洋务”
    (2)南京求新知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在洋务学堂,鲁迅所学课程有:格致(物理、化学)、算学、地理、历史、绘图、体操,并且看到了一些生理卫生之类的书。这些知识与作者在三味书屋中所学的〈〈四书〉〉〈〈五经〉〉中的孔孟之道相比较,都是新知识,因此在洋务学堂作者主要是探求西方新的知识,可概括为“求新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