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日子 你能够想象一艘船在大海上遇到浓雾,只能凭借锚索和指南针航向港口,可是在一片渺茫中,又不知将要遭遇什么的那种焦虑心情吗? 海伦·凯勒在接受教育前,就像一艘迷雾中的船。只是她连指南针和锚索都没有,更无法知道港口还有多远! 长久以来,无法和别人沟通的痛苦与挫折,不断地折磨着她。因此海伦内心感到无比的苦闷。 “光明!我需要光明!”她心灵深处常常无助地呐喊着。 一个春天的午后,海伦独自站在走廊上,沉默地用她那双无神的眼睛漫无目的地观望着。从妈妈在屋子里来去匆匆的动作,她隐约猜测到有些不寻常的事要发生了。她摸索着走向门口,站在石阶上等待。 阳光穿透廊檐的忍冬花叶,洒在海伦仰起的小脸上。她的手指不经意地抚弄着那些花叶,流露出紧张而期待的神情。 因为眼睛和耳朵失去了功能,海伦其他的感觉就比一般人敏锐得多!忽然她感到有人走过来,心想:“一定是妈妈来了!”于是,很自然地跑上前,伸出双手想抱住来的人。 出乎意料的,海伦发现是一双陌生的手臂圈住了自己。因为她从小生活在孤独黑暗的世界里,本来就不习惯和陌生人接触,更不要说让陌生人抱在怀里了。海伦立刻粗暴地一把推开陌生人。 就在这一瞬间,海伦的指端触摸到陌生人身旁的皮箱。她的小脑袋迅速闪过一个念头:“皮箱里是不是装了好多糖果和礼物?”于是一把抢过皮箱,马上打开它,把皮箱里的东西撒了一地。 陌生人立刻过来阻止。像头小蛮牛似的海伦也不甘示弱地向陌生人冲过去,动作猛得几乎把对方撞倒。 听到推撞的声音,凯蒂女士从屋里跑出来,急忙拉住海伦,同时把散落在地上的东西收进皮箱里。然后她红着脸,满怀歉意地说道:“她就是海伦!” 原来,这个陌生人不是别人,正是改变海伦·凯勒一生的安妮·莎利文小姐。 这一天是1887年3月3日,海伦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海伦还差三个月才满七岁,而莎利文小姐是二十一岁。莎利文小姐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海伦封闭的心灵,带领她踏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开始学习 人所以“会”做很多事,是借着“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五种感觉,把外界的讯息传给大脑;经过大脑整理、归纳,再作出适当的反应。这种把外界的刺激转变成储存在脑子里的经验,就是“学习”的过程。 然而,海伦遭到病魔侵袭后,早已丧失了“视”与“听”的能力,所以莎利文小姐要教导她时,只能充分运用她的其他感官了。 莎利文小姐曾给海伦一个陶娃娃,那是柏京斯学院的盲童送她的。 海伦把娃娃拿在手上把玩一会儿后,莎利文小姐慢慢地握起海伦的小手,在她的手心比出d-o-l-l(玩偶)这几个字母的手势。 海伦对这种新奇的手指游戏很感兴趣。她努力地模仿一次、两次、三次……当她最后准确地比画出来时,高兴得小脸都涨红了。怀着满腔的欣喜,海伦冲下楼去找妈妈,拉起妈妈的手,在妈妈的手心比画出这个刚学会的手势。 其实,海伦只学会老师教给她的这个手势,她并不知道那代表的是一个“字”,也没有把老师给她的娃娃和老师在她手心比画出的doll联想在一起。她快乐是因为她依样画葫芦地完成了这个动作。 就在这种不甚了解的情形下,海伦陆陆续续又学会了拼写很多字,例如针(pin)、帽子(hat)、茶杯(cup);还有一些动词,像坐(sit)、站(stand)、走(walk)等等。 海伦对这种“手指游戏”一直有浓厚的兴趣。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学会比出许多不同的手势,却始终不明白这些手势组合起来都是代表某种意义的“字”。 莎利文小姐为此心急得不得了!她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使海伦了解: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名字,得要先学会这些名词,再把字词串联成句子,才能够和别人沟通,才有进一步学习一切知识的可能。 莎利文小姐曾经端一杯水来,先教海伦摸摸杯子,然后在海伦手心“写”下water(水)这个字,她希望海伦能明白。“杯子”是硬硬的容器,“水”是杯子里的东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