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疑点 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 2.准确直译文章。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人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 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 为——做学——学问。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语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 逮——及,赶得上, 怠——懒散, 迄——等到, 屏——摒, 常——常规, 语——对……说, 钵——和尚用的碗, 之——到……去, 恃——凭借, 犹——仍然,还, 鄙——边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总结、扩展 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 (五)布置作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