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赵庄看社戏 B 夜航去看社戏途中 C 看社戏前的波折 D 看社戏归航偷豆 E 六一公公送豆 F 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G 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1.情节顺序是: 2.详写的是: 3.略写的是: [参考答案] 1.G、F、C、B、A、D、E 2.A、B、C、D 3.E、F、G 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 (一)教师提问: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主要描写了双喜,描写的其他人物有:桂生、阿发、六一公公。 (二)教师提问:双喜是小伙伴中的代表人物,试分析双喜这个形象,从中了解他的性格特征。 要求同学们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明确: 双喜这个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看戏前,当“我”因为看不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地表示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马上表示“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至使“我”能去看社戏。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我”的。这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得周全。 对这个人物,作者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运用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得很成功。 (三)对于小说中的其他几个次要人物,教师可以略加提示。 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这补偿对“我”的歉意,他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 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 六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好客。 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勾画得颇为准确、生动。 四 教师引导学生领会课文景物描写的特色。 (一)教师提问:作者几次描写景物的立足点在哪里?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借助小说中的“我”,在船上描写了月夜行船、船头观戏、深夜归航几个画面,景随舟移,情随景迁,仿佛使读者身临其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师提问:“春夜出航”是最具魅力的写景段落,它有什么特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