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2:我想也行。 师:请举个例子,最好能造个句子。 生2:这条鱼有七八斤重。 师:好极了!你关于约数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嘛。你应该有充分的自信,是吗? 生2:是的。 师:刚才有同学说用确数可以使说明更加准确,那么用约数是不是说得不准确了呢? 生3:约数和确数相比,当然不够准确。 生4:我认为不能这样说,主要看在什么情况下用,有时候用确数反而不准确。 师:怎么会用确数反而不准确?能举个例子来说吗? 生4:比如,要我现在说出您的年龄,我只能说大约六七十岁,(笑声)因为我不知道您的实际年龄;如果我肯定地说您65岁,而您实际上不是65岁,那不是反而不准确了吗? 师:言之有理!啊,这位同学举手,有什么意见要发表吗? 生5:我认为课文里有个地方运用确数和约数有点自相矛盾。46页上有这样两句:“海水平均深度146米,最深的地方大约有400米。”既然平均深度是个确数,那么最深的地方也应该是确数,否则怎么算得出平均深度呢?如果最深的地方用约数,那么平均深度也只能用约数,因为平均深度是根据从最浅到最深不同的深度计算出来的。根据约数怎么可能计算出确数来? 师:说得真好!我同意。同学们这样会动脑筋,真让我高兴。我看关于列数据说明的方法,同学们掌握的知识比我预料的还要多,完全可以不必教了。 -------------------------------------------------------------------------------- 评析: 有目的地引起学习 教学活动的全部意义在于“有目的地引起学习”,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教之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节课上,钱老师有一句问得最为重要也最为精彩的话:“练习题要求我们掌握的知识哪些可以不教?”同学们因此提出了许多他们认为可以不教的知识,钱老师因势利导,进一步要求他们说一说可以不教的理由,这就有目的地引起了学习,实现了“不教之教”。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就我们教师而言,“自主、合作、探究”又绝不是可以信马由缰、放任不管。钱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本课中钱老师几乎没有主动教给同学们任何东西,“可以不教的”自然不会主动去教,“需要老师教的”,钱老师也没有先入为主,强为人师。他总是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知识的真谛。 对于较有难度的问题,钱老师组织大家讨论、争鸣;对确有疑义的地方,钱老师又鼓励大家大胆质疑,正解求解。钱老师始终掌握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和节奏,总是能够及时地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帮助。看来,能否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是一堂课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