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教学设计:《伤仲永》(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文章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以上,教师可摘要启发讲解。
    三、质疑探究
    [投影]
    文章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
    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投影]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文章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