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白蝴蝶之恋》2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教学建议
    一、思想主旨
    本文写“我”对一只小小“白蝴蝶”的爱恋、救助:在它“危难”时,“我”怜悯、救助它;而在它“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却又感到失落、怅惘。一方面赞美这只小生命的勇敢与顽强,另一方面又在写自己内心的复杂、难以说解。
    二、新颖的立意
    《白蝴蝶之恋》在“出新”上胜出一筹,给人以新鲜的感悟、深刻的思考。
    首先,“白蝴蝶”—而且是受伤的、垂死的蝴蝶—是比较新鲜的景物,为了强化这“新”,作者又让它在一场春寒料峭的雨中出现。作者对它的怜惜、喜爱之情几乎是随着精美的叙述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的: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似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的脚”……作者对白蝴蝶的感情也逐渐加深、变热,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心灵的风雨”—“你什么弃置一个生灵于不顾?”主题于自然中形成并随着感情的增加而凸显出来。
    其次,作者通过“白蝴蝶”所给出的“情志”也是新鲜的、深刻的—“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比起常见的“重大主题”,这细致、玄虚的情绪表达显然大出人们的意料(联想一下作者另外两篇气势恢弘、寓意深刻的散文《长江三峡》和《海上日出》,这种主题类型的反差更加明显),然而,老作家以丰富的阅历和对人生的独特体悟,平中见奇,语出惊人,震撼人心。难道不是吗?我们呵护一个弱小的生命是为了它能更好地成长,而一旦它长大、强壮起来,我们又必须忍受与它分别的痛苦,因为此时对它的最好爱护就是能够让它独立、自由地生长,去实现生命所赋予它的一切。
    三、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抒发的思想感情是很丰富的,也是很复杂、朦胧的。作者不仅要表现生命意识、爱等情怀,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和情感掺杂在内。“我”救助了小蝴蝶,“感到无限的喜悦”,可是当小蝴蝶“一跃而起,展翅飞翔”,“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之时,“我”却觉得“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因拯救了一个小生命而“一江春水”般倍感喜悦的好心情,突然又转为一种怅惘,“我”不由发出“唉!人啊人……”的感叹。“我”在小蝴蝶身上倾注的感情,拯救生命得到的喜悦、满足,以及由此感到的生活、自身价值的意义,突然之间都失去了载体。如同登山,到了山顶,在成功的喜悦之后,反而感到空虚与怅然。人的内心感情复杂多变,矛盾交织,谁又能说得清呢?“我默默伫望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正是“我”复杂朦胧心情的表现。
    四、引导学生认识复杂情感建议
    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不可能是单向的。这篇文章的主题,不可能用一句话,一种感情概括出来。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感情的丰富性、复杂性,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也能有所借鉴。
    教学设计示例
    【自读导言】
    《白蝴蝶之恋》通过对一只受伤的小蝴蝶的情感倾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自然的思考。
    学习这篇文章应多在诵读、品味上下功夫。
    (解说:本文情感丰富而复杂,自读时,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圈画抒情味极浓的语句,仔细揣摩。对文章主旨,可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必刻意求同,也可让学生课前自读,把发现的问题写在卡片上,课上交流、讨论,教师再作点拨。)
    【自读程序】
    1.大声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①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清障碍。
    ②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2.再读课文,讨论所发现的问题,并理清线索。
    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晨,“我”在草地看到一幕什么情景?“我”的感情发生什么变化?
    3.细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圈画情况以及“我”对白蝴蝶情感变化的几个阶段,投影语句,进行揣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