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踱来踱去 挟 郝叟 捂 懊悔 惩罚 赚钱 钥匙 祈祷 哽 督学 膝头 小弗朗士 气氛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惩罚 征发 祈祷 诧异 宛转 哽咽 惨白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 和 结 宁 匙 帖 强 背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小说的背景 2.了解小说的作用 3.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几种方法:学习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4.了解小说的特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5.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情感目标 领会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作者把故事安排在沦陷区里的一个小镇上,写的是一个学校的一堂课,主人公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和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情感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的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和深厚,文章也更富有感染力,以致成为不朽的世界名著。 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地爱国主义精神。 文章的题目是“最后一课”,意思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这标题不仅指出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心思想。 二、思路结构 文章以“我”——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串联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为: 第一部分(1-6段),描述了小弗朗士在上学的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23段),写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出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24-29段),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三、写作特点 1.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使读者倍感亲切、逼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在运笔行文上,全文20多个自然段中以“我”为起始展示叙述的共有9段,文字占将近全篇的一半。课文除了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受为结构线索外,还别具匠心地“在情节的发展中具体入微地展示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活动,把他的感情变化与情节的推进紧紧地交织在一起”。随着故事情节发展至高潮,小弗郎士的感情也扬至高峰,而悲剧性的故事结局,却又把他的感情收至谷底。随着由第一人称出发的结构线索,课文的情节发展便有了依托,主题的展现也便有了载体。 2.采用白描手法,文章的思想感情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没有丝毫的夸张和矫揉造作的痕迹。文中的肖像描写(如韩麦尔先生的穿戴、郝叟老人的面容)、景物描写(如开篇的天气、鸟鸣等)、场面描写(看布告牌、拼音练习、习字等)都使用白描的手法,不作浓墨渲染。以白描手法将韩麦尔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感和盘托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以白描手法渗透各种写作手段(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倍显真切自然。 3.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本篇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作者准确的抓住了一个小学生的年龄特这和性格特点,成功地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了小弗朗士这个艺术形象。从他贪玩不爱学习到为没有学好法语而感到难过懊悔,到专心认真学习的心理变化,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