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步骤: 一、反复朗读课文,感悟文中哲理。同学们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教师点示:要想真正读透一篇寓言,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读。 二、请同学们把感悟到的哲理用简洁精练的警句形式表达出来。教师示例:《白兔和月亮》给我的启示是: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学生发言借用前人的也行,原创的最好。 三、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举一两个例子来论证警句的普遍意义。 四、素材积累:有关得失、财富、厄运的警句及相关典型论据。 [资料整合平台] 1、有关寓言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之为“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好手。伊索、拉·封丹、克雷洛夫这些寓言作家姑且不说,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达·芬奇曾以科学家的思维和艺术家的激情创作 一百多篇寓言,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戏剧家和美学家莱辛同时也是杰出的寓言家,俄国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美国作马克·吐温都写有相当精彩的寓言,鳊大诗人泰戈尔、黎巴嫩诗人纪件伦也擅长写寓言性的哲理诗。 2、课文扩读材料 (一)飞蛾与灯焰 灯焰如豆,青烟袅袅。 一只蛾子向他飞来,背后的粉墙上立刻映上了一个如盘的身影。 “瞧!人粗都说你渺小,这完全是不实之词!”灯焰跳动着把那影子指给蛾子看。 “我真有那么大?”蛾子激动不已,可又半信半疑。于是,慢慢向粉墙飞去,她想把自己的形象看得更清。 立即,影子变小了。 “嘿!你怎么不相信一个诚实的人的话呢?你要真正看清自己的形象,必须站到我这个位置才行。”灯焰以智者的身份劝谕道。 蛾子反身向灯焰飞来,粉墙上的影子顿时又变大了。 “来呀,快靠近我,靠近些,再靠近些……”灯焰热情地伸长胳膊。 蛾子扭头看看粉墙上那如盘的身影,动情地扑向灯焰。 灯焰猛地一亮,霎时又恢复了常态。 飞蛾不见了,墙上的影 子也不见了。 (选自《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作者:凡夫) (二)塞翁失马(原文略) 使用建议:这两则课外寓言,一今一古。当代寓言《飞蛾与灯焰》形象生动,描写传神,有文采,可用为《白兔和月亮》的比读材料。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主观上理解痛苦产生的根由:白兔因有自知之明而受到肯定,飞蛾因无自知之明而招致毁灭。《塞翁失马》包括的祸福观(即福祸可以转化,在特定 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与课文的寓意有相通之处,可作为课文的引申材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