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启发式提问 教学方法建议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 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 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 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一、“小橘灯”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 二、恰当地使用修饰词语。 三、复述有关部门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略。关于《小橘灯》,作者指出:“小姑娘是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她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 因为党组织受到破坏而离开了家,她的母亲受到追踪的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在这场事变中,这个小姑娘是镇定、勇敢、乐观的。” 想一想: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细致描写那只“小橘灯”的用意是什么?小姑娘的品格使你受到哪些感染? 二、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推断,解释下边加横线的词语(具体略) 三、理解·分析 1.面对家庭不幸的遭遇,小姑娘哪些言行表现出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 2.课文用“小橘灯”作标题,着重描写了小橘灯,小橘灯象征什么?这对表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四、揣摩·运用 从下边的描写里,可以看出小姑娘生活在饥寒交迫中,说说加点的修饰词语的作用。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 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 五、假如删去下边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表达效果会受到什么影响? 1.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2.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着说:“红薯稀饭—一我们的年夜饭。” 3.“[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 六、揣摩下边的几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