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无辜的驴 黔之驴虽然“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但它也是无辜的。它被“好事者”用船装到黔,当地人由于从未有过驴而使它“无可用,放之山下”。驴从无害虎心,虎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挑衅。当驴“不胜怒”(也是忍无可忍),踢了虎一脚(“蹄之”),从而暴露了自己的无能,被虎“跳踉大阚,断其喉,食其肉”。作者深表同情地说:驴“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分明是同情驴的,因为他是受害者,而且是被“好事者”用船把它装到它不熟悉的地方后发生的悲剧!言下之意,如果驴不被好事者弄到黔,它可能就不会遇到虎,也就不会被吃掉! 教学设计示例 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2.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 二、学法引导 学生自读全文,实施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迁移,联系上学期学习的《<伊索寓言>两则》作比较阅读,把握寓言的特点,再用反向思维去多角度解读寓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直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知,再加上 教师的讲解。 2.难点: 理解这篇寓言所讽刺的人情世态,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