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请大家把小说开头两小节齐读一遍,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 [生齐读。 生26:当时是辛亥革命以后。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26:因为鲁四老爷大骂新党。新党也叫“维新党”,辛亥革命前后,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新派人物。 师:注意到了课文注释,很好。 生27:文中说“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我想是有深意的。 师:什么深意? 生27: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而制作“福社”的却是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她们“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劳动。 师:很好。女人除了劳动,当时还要受到“三权”的统治,这“三权”就是,神权、族权、夫权。女子有“七出”,也就是说七种被丈夫休弃的理由。无子当然是一条,生重病也是一条。你看,这是多么可怕的遭遇!这样看来,祥林嫂之死是被杀是毫无疑问的了,不知道刚才那位同学还有没有意见? 生21:(害羞地摇头) 师:可是,元凶——我是说元凶——到底是谁,却值得大家认真地思考一下。 生28:是封建礼教。 师:为什么? 生28:正因为有了封建礼教,鲁四老爷才会那么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地逼迫祥林嫂。 生29:也正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柳妈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用迷信思想把祥林嫂往悬崖边推了一把。 生30:还是因为有了封建礼教,祥林嫂教务长挣脱不了命运的绞索。 师:祥林嫂和命运抗争过吗? 生31:抗争过的。 师:请你详细说说。 生31:先是逃出婆家,到了鲁镇;后是头撞香案,抗拒改嫁;再又捐了门槛,试图赎罪;最后是问“我”灵魂有无。 师:说得很好。确实是这样,这一“逃”一“撞”一“捐”一“问”构成了祥林嫂追求生活、抗争命运的发展图。可惜的是,她的追求最后是幻灭了,她的抗争当然也徒劳。这是因为,封建礼教害人太深了。正像丁玲同志所说的那样:“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我提议,我们下一堂课公开审理“祥林嫂被杀”一案。届时请同学们对包括罪魁祸首封建礼教在内的凶手提起“公诉”,并下达“判决书”。 生:(跃跃欲试)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