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竦峙( ) 萧瑟( ) 岱宗( ) 决眦( ) 2.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观沧海》王安石《李太白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曹操《杜少陵集》 《望岳》李白《樊川诗集》 《江南春》杜甫《王临川集》 《登飞来峰》杜牧《乐府诗集》 3.原文填写: ⑴《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 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⑶《望岳》一诗的名句是。 ⑷《江南春》写景的两句是。 ⑸《登飞来峰》一诗的哲理句是。 4.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⑵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7.在五首诗词中: A、《观沧海》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望岳》 D、《登飞来峰》 E、《江南春》(只填序号) 属五言律诗的是: 属七言绝句的是: 属唐代作家的作品有: 即景生情、饱含哲理的是: 寄情明月、赠送友人的是: 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作品是: 寄予作者伟大抱负的作品是: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托月送友”的情怀。读读下面的诗句,分别谈谈它们抒发了什么情怀。 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⑵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⑶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用行楷将《江南春》抄写在下面方格内。 第二部分: (一) 读《观沧海》,回答问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这首诗选自,是组诗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11.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是一个“ ”字,诗中描写的实景是,虚景是。 1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1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特点。 1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 (二) 读《望岳》,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主义诗人杜甫早年的作品。 16.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岱宗夫如何(岱宗:) ⑵造化钟神秀(造化: 钟: ) ⑶齐鲁青未了(未了:) ⑷阴阳割昏晓(阴阳:) ⑸决眦入归鸟(决眦:) ⑹会当凌绝顶(会当: 凌: ) 17.这里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工美化,从哪个诗句中可以表现出来? 18. 一句写出了泰山之高;写出了诗人望岳心情的激动;写出诗人面对岱宗引发的畅想和宏愿。 19.解释下列句子中“绝顶”的不同含义。 ⑴会当凌绝顶。() ⑵晓云绝顶聪明。() ⑶吴老师博学多才,可是才30多岁,头顶上的头发就掉光了,同事们开玩笑说他真是聪明“绝顶”。() 20.你有自己追求的人生绝顶吗?试言之。 《古文二则》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勉旃( ) 愕然( ) 辇( ) 蕴蓄( ) 塾师( ) 2.《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作者 ,选自,《戴震难师》作者,选自。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重诺责,敦风义(敦: ) ⑵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券:) ⑶归之,愕然不受(愕然:) ⑷且父未尝语我也(语:) ⑸先生是年乃能言(乃:) ⑹盖聪明蓄者久矣(蕴蓄:) ⑺日数千言不肯休(休:) ⑻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何以:) 4.指出下列词语古今不同含义: ⑴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几何:古义 ,今义 。 ⑵此非常儿也 非常:古义 ,今义 。 5.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⑴亡:亡何() 其人亡() ⑵然:朱文公何以知然( ) 愕然不受() 6.译句: ⑴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⑵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⑶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⑷此非常儿也。 7.《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有什么深刻含义? 8.戴震的老师为什么说他是“非常儿”? 9.两则短文都应该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前一则告诉我们,后一则告诉我们。 第二部分: 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解狐,人名)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日:“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l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为: ) ⑵解狐非子之仇邪(仇:) ⑶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善:) ⑷外举不避仇(举:) 1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臣之子”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其谁可而为之 B、非问臣之仇也 C、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 D、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取后一“之”) 12.判断下列理解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A.“遂用之”,是说解狐被祁黄羊任用做县令。( ) B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