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 郭沫若诗两首 (一) 天上的街市 ①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②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③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④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 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 的创作手法。 2.本诗既有写实,又有想像,其中,第 节是写实,第 节是想像。 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着明显的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 6.本诗表现主题的方法是( ) A.对现实生活高度概括。 B.运用民间故事曲折的反映生活。 C.运用象征手法。 D.以现实生活做基础,运用民间的素材进行丰富想象。 7.从下面词组中选出一组,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编一个合理且生动的小故事。 (1)汉堡 小蚂蚁 红背包 (2)月亮 古树 蜻蜓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本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极为相似:都是在 的基础上,转而进入 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与神往。 2.在诗的第⑴节中,诗人用 、 、 、 、 这些意象,描述了静谧的夜景。 3.诗中借“ ”的传说,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4.诗的第⑴节中的“漏”字若改成“露”字,好吗?为什么? 5.要读好一首诗,分清节奏,念准重音十分重要。你能否试着给第⑵节诗标注朗读节奏和重音。(节奏用“/”标示,重音用“.”标示。) 天 河 何 处? 远 远 的 海 雾 模 糊。 怕 会 有 鲛 人 在 岸, 对 月 流 珠? 6.面对月亮和白云,你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像?试用一两个优美的句子描述出你心中的图景,表达你的情感。 第二十八课 女娲造人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 )。 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 )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 )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④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 ( )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⑤想着,b.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⑦“妈妈!” ⑧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 ),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⑨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 )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⑩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 )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 )了。 最后,她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并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是要死亡的,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怎样才能使他们继续生存下去呢?这可是一个难题。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1.给文中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 2.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 神通广大: 兴高采烈: 3.文中画线处运用的描写方法是:a._______,b.______________。 4.女娲为什么就想到了造人? 5.她是如何造人的? 6.女娲捏的人有什么特征? 7.女娲造人为了提高速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为了使人类延续,女娲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9.根据以上问题,总结一下文章想像的思路。 10.科技发展的今天,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与同学们讨论讨论。 第二十九课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我们怎能不为之动情? 他是一个盲孩子。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 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他无法亲近别的小伙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听他们说笑嬉戏。 他还喜欢听鸟儿黎明时的叫声,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 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 他常常自言自语:谁跟我玩儿呢? “我跟你玩儿呀!”这一天,忽然有谁在他耳边轻轻地这样说。 “你是谁呀?”他扭过头惊奇地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