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初一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测试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41分)
    1、卷面书写与整洁:(5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guǒ( )藏 海市shèn( )楼 预zhào( ) 一shà( )间 喧xiāo( ) 静mì( ) 更胜一chòu( ) mí( )漫 轻yíng( ) 葱lǒng( )
    3、古诗填空:(8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
    (2) ,似曾相识燕归来。
    (3)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4)中秋佳节面对皎洁的明月,你会想到那两句古诗?请写出来。
    , 。
    (5)《山市》的作者是清代的文学家 (人名), 世称“ ”,本文选自《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的文学作品,往往生动传神,富有艺术感染力。
    B.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 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D. 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
    5、选出不是比喻的一句是( )(3分)
    A、高积云排列很匀称,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B、他的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D、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默中苏醒过来。
    6、名著阅读:(4分)
    (1)“景阳岗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说的是《水浒传》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____。“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____。
    (2)司马昭之心——(      ) 诸葛亮用空城计——( )
    7、仿写句子:天空上的云,有的像羽毛,轻轻的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齐的排列着。(注意修辞手法以及句式。)(4分)
    海上的波涛, , ;
    , 。
    8、星期一的早晨,你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由于考虑失主的担心,你一直没有离去,直到失主来了,才放心的去上学。但是此时早读已经开始了,你的平时的所作所为致使班主任没有问清原因,就让你罚站、写检讨。当时你没有任何异议,以维护校规校纪,同时表示对老师的尊重。事后你想向老师解释一下。请写出一段话,既把情况解释清楚,又不失礼貌。(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超过100字)(4分)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一)(20分)阅读《看云识天气》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大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 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②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9、(3分)文中加点的词“招牌”怎么理解?
    10、(3分)为了说明云“姿态万千”的特征,文中连用8个比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3分)第②段中的“常常”、“往往”能够删去吗?为什么?
    12、(4分)说说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
    13、(3分)云的特征是: (用原文回答)
    14、(4分)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二) (14分)课外阅读
    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它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起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④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5、阅读全文,简洁地回答森林的两大功劳。(4分)
    16、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森林”说成“地球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
    是 。(2分)
    18、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外,还有哪些方面的恶化?请举出两例。(2分)
    。
    。
    19、过度砍伐、无节制使用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某年武汉市政府在全体市民中民起了“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的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现请你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思考,提一条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或拟一条含警示性的标语。(2分)
    。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一) 山市 (19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小;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20、解释下面加点字。(8分)
    数年恒不一见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裁如星点
    相顾惊疑 碧瓦飞甍
    危楼一座 人烟市肆
    21、选出释义有误的一项:( )(3分)
    A 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B 高垣睥睨:高高低低的城墙。
    C 恒不一见:永远不能看见一次。 D 黯然缥缈:昏暗得看不分明。
    22、(2分)“一切乌有”中的“乌有”一词意为 ,有一个含有“乌有”的常用成语是
    23、翻译下列句子。(3分)
    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24、划线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分)
    (二)(6分)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5、解释字词:(2分)
    仕: 啖:
    26、翻译句子:(2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四、写作(50分)
    28、题目:《我可爱,因为我_________》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有具体的事例。3、不少于600字。
    初中七上语文第四单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略)
    二、现代文阅读
    (一) 9、 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
    10、这样写不仅准确、形象、生动,而且有动态感,同时能激发读者去想象云彩奇妙变化。 。
    11、不能。这两个词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况是这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那的准确性。
    12、表明了物候现象与地势高低有关。
    13、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14、 不能。因为“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情况。“天气”往往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内的气象情况,所以用“天气”恰当、准确。
    (二)15、第一:雨水多时,森林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水源。第二: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
    16.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17.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18.如:水土流失;动物家园遭受破坏等。
    19.要求有一定的可行性,用语简明、得体,有一定的警示性。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一) 20. 经常 匆匆忙忙 像山洞一样 才 看 飞檐 高 集市;
    21、 C (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22、 没有,消失 , 化为乌有
    23、 (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
    24. 主要写“危楼”的出现及消失的过程。
    (二) 25、做官 吃
    26、那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7、寓意:这个故事是说一些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强辞夺理,结果更被人取笑和看不起。
    附: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四、28、写作:(50分) (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