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010 浙江丽水)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一只想变成橘子的苹果,一定是一只kě ⑴ 望创新改变的苹果。这样的苹果一般不会因循守旧,更不会dài ⑵ 着镣铐跳舞,而是喜欢挣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像蝉一样,冲破躯壳的管制,真冲云xiāo ⑶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停车坐爱枫林晚 (2)远上寒山石径斜 (3)晴空一鹤排云上 (4)寥廓江天万里霜 (5)渚清沙白鸟飞回 (6)断肠人在天涯 3.按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作者思想之情的句子是 。 (2)《秋词》一诗中表达诗人奋发进取、积极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 (3)《登高》一诗中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4. (2010 浙江杭州)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期,我国南方地区遭受暴雨袭击,国家气象局加强了对天气的实时监控和趋势分析。 B.大心有所成就的人,在成绩面前,也会经常鞭策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和能力。 C.近年来,杭州钱江新城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这种寻章摘句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5.(2010 江苏南京)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4分)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6. (2010 沈阳)综合探究。(6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 2009年7月27日,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引用孟子的名句:“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以此来比喻两国的任务是探索一条可持续交往、通向未来的道路,并期盼即使以后出现了分歧,也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 材料三: 法国人学习中文情况统计表 项目 数字 年份 选修中文学生 (人) 教授中文学校 (所) 中文教师 (人) 2004年 9328 132 135 2009年 25687 485 388 数据来源于法国《现代价值》周刊网 (1)沈阳某中学与韩国某中学进行了一次“走进唐诗宋词”的文化交流活动。下面是学生搜集的三组诗句,请根据第二组或第三组诗句的内容补全对联。(2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 * * * *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 * * * * *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 上联:忆李杜吟唱壮志情怀 下联: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分)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登高》,完成7-10题。(20分)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5分) 8.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5分) 9.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5分) 10.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5分) (二)(2010 浙江温州)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1-12题。(9分) 新凉 徐玑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1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 的景象。(4分) 1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3-15题(13分) 麦黄黄 杏黄黄 李翔 ①父亲要出山做麦客去了。 ②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头戴一顶半旧的草帽,手握镰刀,肩上挎着塞满干粮的黄挎包,对母亲说:“今年想走远些,多挣几个,赶麦子搭镰了再回来。”父亲见我在被窝里骨碌骨碌地转着眼珠,指着腰间的黄挎包说:“听话,好好念书,到时候给你买一口袋杏子回来。” ③父亲做过多年的麦客。每次回来,他都会喜形于色地打开挎包,伸手抓出黄亮黄亮的叫人一见就直流口水的杏子分给我们。“咔嚓咔嚓”地嚼着杏子的时刻是多么舒心美妙呀! ④自打父亲离家后,妹妹每隔两天就仰起小脸问母亲:“爸爸啥时回家呀?”母亲摸着妹妹的羊角辫说:“去地里看看,啥时麦子黄了,你爸爸就回来喽!”我和妹妹便飞跑到山顶的地里去看麦子。可那一片片的麦地跟周围茂密的灌木丛一个颜色…… ⑤下过一场透雨,接着又暴晒了好多天,麦子真的熟了。村里出去做麦客的人相继回了家,可父亲一点消息都没有。母亲急了。 ⑥蚕老一时,麦熟一晌。我家的麦子能搭镰了,若再等下去……母亲心焦似火。第二天一早,母亲带领我们上了地。整整折腾了三天,才勉强割了三亩来地。母亲心焦了。 ⑦第四天天快黑时,跟在身后拾麦穗的妹妹突然举起小手喊道:“快看呀,爸爸回来啦,有杏子吃啦!”我赶快抬起头看,不见人影,却忽然发现身后未割的麦子一阵潮水般涌动,有人在麦浪里伏腰挥镰。“哦!是爸爸,爸爸回来啦!”我和哥哥不约而同地叫出了声。母亲两眼霎时湿润了。父亲很快赶了过来,在他身后排着一列士兵般的麦捆子,一件件扎得结结实实、整整齐齐的。父亲对我们苦涩地笑一笑,淡淡地说:“路上耽搁了,回来晚了……” ⑧我骤然觉得父亲陌生了许多,才二十来天工夫好像隔开了好多年,蓬乱的长发上蒙着厚厚一层尘土,颧骨山崖般凸出来,脸颊水坑一样陷进去,暗淡无光的眼珠一下子掉进了又深又大的井口似的眼眶中;裤腿裂开一道大口子,一尺来长的灰布条有气无力地耷拉在膝盖上。妹妹兴奋地一把抓住挎包翻了个底朝天,见什么也没有,“哇”的一声哭了。父亲擦把汗,手笨拙地伸进瘪瘪的裤兜,费力地摸索出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他提起袋子一角小心翼翼地往手心里倒,骨碌一下滚出一个黄澄澄的大杏子。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手微微有些颤动,好大一会才嗫嚅着说:“活难寻……没挣下钱……生了病……买了一颗……好赖尝一点……”说着父亲把杏子给了妹妹。妹妹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用婆娑的泪眼看看手里的杏子,走到母亲跟前举着杏子说:“妈,你吃吧。”母亲把杏子凑到唇边轻轻沾了沾,然后塞给了我。我紧紧地攥住这颗温热的杏子,望着父亲那张瘦削、苍凉又略显惭愧的脸,悲切地说:“爸爸,还是你吃吧,我吃杏仁。”父亲接过杏子在牙上碰了碰,说:“多好的杏,真甜哩。”父亲说着把杏子随手给了哥哥。哥哥小心地用门牙微微咬破一点皮,舔舔舌尖,咂吧咂吧嘴,又塞给了妹妹。 ⑨原来,那年渭河沿岸有了不少收割机,雇麦客的人少了,父亲没找到活。正要回家,遇到一个孤单无助的老婆婆。父亲二话没说,一口气帮老婆婆收割、拉运、碾打完毕,没收一分钱。返回的路上淋了雨,发烧了。父亲用仅剩的一分钱买了这颗杏子揣在兜里,赶了两天两夜的路,才回到二百多里外的家。 ⑩那颗杏子在妹妹手心里宝贝似的攥着,到第二天晚上才吃完。第二年春天,我家门前的院子里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杏树苗。至今,那棵杏树还长在我家的院子边上,长在我的记忆里。 (摘自《散文百家》2009年第1期,有删改) 13.第⑦段中,“父亲”为什么“苦涩地笑”,又“淡淡地说”?(4分) 14.第⑧段中,“父亲用手掌托着这颗孤独的杏子,仿佛托着一座巍峨的大山”,如何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4分) 15.第⑨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三.创新写作(50分) 16. 鲜花怒放,是一种风景;满面笑容,也是一种风景。海浪滔天,是一种风景;和谐共处,也是一种风景……在你的心目中,哪一种风景是最美丽的呢?请以“那是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内容自定,文体不限。 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疥疮(jiè chuāng)祈祷(qí dǎo)怪诞(dàn)怂恿(sǒng yǒng) B.庇护(bì)吸溜(xī liu)熬煎(áo jiān)纯粹(chún cùi) C.龟裂(jūn)毡絮(zhān xù)便宜(pián)肮脏(āng zāng) D.和面(huò)和诗(hè)燥热(zào)掺杂(c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 B.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触目伤怀:因眼睛受到伤害,所以连胸膛也受到连累。 C.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沿帽微微歪戴着,上唇留两撇小胡子,一副葛里高利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 桀骜不驯:性情倔强而不驯服。 D.他说他能够整天埋头干活,而且,真的,他还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3.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 ,现代 家、 、 。 (2)《慈母情深》的作者 ,当代作家。他的作品以 题材为主,有些人称之为 。代表作有 、 等,其中长篇小说 最为出色。 (3)《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的作者 ,加拿大 家、 家。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 之后最受欢迎的幽默作家。 (4)《金色花》的作者 , (国籍)近代著名 家、 家,1913年获 奖。 4.(2010 湖北黄石)“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受恩思报,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动物尚能如此,何况人呢。在属于父母或母亲的节日里,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或心愿,请你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将这种感想或心愿发送给自己的父母亲。(3分) 5.(2010 湖北黄石)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相信家乡的某一块地方一定是你眼中的天堂,家乡的某一份特产一定是你常年的最爱,家乡的某位名人一定是你心中的偶像。请简介家乡留给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点。(5分)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父母的心》完成6-10题。(15分) “实在太难为情了。”两口子只说了这么一句就又哭了。问了几次,那男的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昨晚上我们两口子本来是商量好,说得一妥百妥,决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结果是我们两口子一夜没睡。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财主夫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但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算做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 6. 选文两次写到夫妇的哭,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 7. 请找出这对夫妇决定要回自己的孩子的最主要的理由。(3分) 8. 分析第一段夫妇有矛盾心理的原因。(3分) 9. 财主夫人为什么羡慕他们?(3分) 10. 财主夫人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6题。(22分)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作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几十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淡淡的兰花,就像地上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又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了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看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11. 本文以 为线索贯穿全文,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作者采用了 的写法。(2分) 12. 本文开头写父亲爱兰、育兰,但当人们跑来玩赏时,父亲却添了几分“愠怒”,并且不再植兰,这种反常的原因,在父子访兰时的对话中有两处交待,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2分) 13. 根据文中的叙述,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空谷幽兰”的特点是□□,“盆景家兰”的特点是□□。(4分) 14. “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象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分) 15. 文章第二段所描写的意境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的意境相似,请你写出这首诗。(4分) 16. 兰草随着生长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本性,但挺拔的松树无论生于僻野,还是长在山岩都不失坚强本色,请对此谈谈你的感悟。(限40字以内)(6分) (三)(2010 北京燕山)阅读《霜叶红于二月花》,完成17——19题(9分) 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呢?原来叶子里有许多色素,色素发生了变化,有的消失了,有的显露出来,有的重新形成。 ②叶子里最普遍而又最重要的色素是叶绿素。它能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制成有机物质,供给植物本身以及动物的食料,这就是光合作用。叶绿素常见的有两种:叶绿素A,颜色较深,近乎蓝色;叶绿素B,颜色较浅,近乎黄绿。它们的构造大致相同,与人身上的血色素很相似,全是卟啉类化合物,只是叶绿素含镁而不是含铁。 ③与叶绿素同时存在的还有叶黄素与胡萝卜素,它们的颜色是黄的或橙黄的,有很多种类,化学结构与维生素A相近,也是卟啉类物质。 ④以上几种色素,不是每个细胞都有,也不是平均散布在细胞里,而是与一些蛋白质及脂肪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小颗粒,叫叶绿粒。这些色素是不能溶解在水里的,所以用水洗不出来,但是可以用甲醇、丙酮等溶剂提取。提出来的溶液是绿的,因为叶绿素颜色重,把别的色素掩盖住了。如果把这种溶液层析,也就是使它通过充满淀粉的管子,再用溶剂冲洗,由于它们被吸附的程度不同,就可以分开几个色素的层次。 ⑤比较起来,叶绿素是不稳固的,它经常在破坏,经常在形成。当光线很强而温度很低的时候,破坏强烈,形成停滞,叶绿素就要逐渐消失,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就显露出来了。到了秋天,很多的叶子变黄,就是这个道理。 ⑥至于叶子变红,那是由于另外一类色素,叫花青素。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以上的完全不同,而是多酚类化合物的配糖体。它们能溶于水,在细胞中分散在胞液里,很容易洗出来。在酸性的溶液里是红色的,遇到碱变成蓝色。一般花瓣里的色素,都是这一类,在叶子里则少见。有时幼芽或嫩叶有这种色素,长大以后便消失了,或被叶绿素掩盖起来。到了秋天,很多植物的叶子,会大量制造这类色素,那是叶绿素已经消失了,所以叶子会变成鲜红的颜色,常见的如槭树、乌桕等。 ⑦花青素形成的过程还不十分清楚。但是与叶子中的含糖量有关系。天气冷时,叶子里贮藏的物质会转变成糖,糖分多了就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如果我们在一根树枝的下部切去一圈树皮使糖分不流到树干,而在叶子里累积起来,就可以促进这个枝条上的叶 子变红。有时叶子感染病菌或被虫子咬伤也有同样情况。一般上部年幼的叶子比下边老叶先变色,有时叶脉先变色,有时叶肉先变色,都可能与糖分有关。此外,强光、低温、干旱都有影响,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所以特别在山上,天晴气爽,秋天骤冷,夜里有霜的地方,树叶也特别来的鲜艳,古人的诗描写“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这个道理。 (选文有改动) 17.叶子中的色素有哪几种?(2分) 答: 18.第⑦段中加点的“可能”体现了说明文的什么特征?简要进行分析。(4分) 答: 19.结合文段内容对下面材料给出解释。(3分) 【材料连接】 秋天到了,人们喜欢到北京的香山、苏州的天平山或南京的栖霞山去观赏红叶。本来葱郁的树林,脱掉了绿色的衣裳,换上黄、红、赭等鲜艳颜色的新装。 答: 三.创新写作。(50分) 20. 世间的爱有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心中,时刻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这爱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得珍贵。 请你仔细品味记忆中的珍宝,诉诸笔端,表现你在家庭中所感受的至爱亲情。 期中测试题(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2分) A.瑟缩sèì 淳朴chún 颤动chàn 缠绕rào B.宽敞chǎng 私塾shú 霎时chà 弥漫mí C.测试cèo 慨叹kǎi 可鄙bǐ 隧道suì D.澄清chéng 应和hè 屏风píng 横蛮m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渚清沙白 津津乐道 百无聊赖 风姿绰约 B.落日残霞 月残星疏 大言不惭 前扬后合 C.万事如意 肆意忘为 如法炮制 人声顶沸 D.水天相接 翩翩起舞 惴惴不安 衣衫蓝褛 3.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慈母情深》一文多次出现“第一次”或“从来没有”,表明这印象不可磨灭,以 具有重要或特殊的意义。 B.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C.《雪地贺卡》一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冬天的早晨,“我”下班发现一张寄给雪人的贺卡,好奇心之下,“我”以雪人的名义给写贺卡的李小屹回了一张贺卡,这样李小屹就有了一个有秘密的童年,后来为了不破坏她的美梦,“我”没有再回复。 D.“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句诗之所以为人传诵,只要是因为其精巧明丽,便于记诵。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2分) A.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B.在学习上,他非常勤奋,总是不耻下问,经常连老师都被他问倒。 C.这么好的天气去郊游,同学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多美的景色啊,一座座高山亭亭玉立在我们面前。 5.课外名著阅读填空。(4分) (1)“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_。 (2)《西游记》是我国经典小说之一,是最成功的带有__________的文学巨著。其故事和人物几乎家喻户晓,受到中外读者的喜爱。这部小说的核心人物是_________他突出的性格是_____________。 6.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后使人悲情顿生。 7.(2010 杭州中考)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①为了给百姓创立更为优良的就医环境,卫生部准备在全国推广“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②所谓“先诊疗后结算”,是指患者在门诊诊疗时,先缴纳押金,统一待本次所有诊疗结束后再去结账。③实施“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模式,患者就诊时间可节省大约20%以上。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完成8-15题。(17分) ①不必说_____的菜畦,______的石井栏,______的皂荚树,__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肥胖的黄蜂_____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____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比桑椹要好得远。…… ……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着,_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便______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8.在选文第一段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2分) 9.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第二段的横线处,只填序号。并谈谈这些词有什么特点。(2分) 备选词:A、顶 B、支 C、撒 D、拴 E、系 F、拉 G、牵 H、拽 I、罩 J、盖 K、看 10.第一段文字描绘百草园的生活着重突出哪两方面?这体现出“我”什么天性?(2分) 11.第一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有哪几种?(至少写出三种)(2分) 12.结合选文谈谈作者对百草园什么感情?(2分) 13.“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有何特点?仿照例句,造一个句子(不少于50字)。(3分) 14.第二段文字写冬天百草园很无味,而写雪地捕鸟却津津乐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5.文中遗漏一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成仙”应放在何处?插入这一句有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5分) 真情 ①当时我叫他“小老弟”。其实,我们的年龄还差着辈分,我只能这样称呼他。 ②那天,家里电冰箱坏了,我到修理部请求上门修理。修理部的同志说:“现在人手少,需稍候两天,你要急,可以拉来修理。”这可难为了年过花甲的我,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旧书旧报纸的卖!”一声吆喝使我闪出了一个念头。 ③看上去他二十多岁,一个很精神的小伙子。我叫了一声“小老弟”,把来意向他讲一遍,并表明急切的心情,最后还特别加重了一句“我给您劳务费!”他憨厚地笑了笑:“走吧”。 ④我们二人从三楼把冰箱抬到平板车上,拉到修理部。冰箱修好了,他又帮我抬回家。我当即从衣兜里掏出二十元钱,他的脸“腾”地红了:“您还真给钱呀?”我说:“那当然。”他执意不要。最后他说:“你有旧书旧报就卖给我吧。”看来这是他惟一的要求。我把所有的旧书旧报纸都找了出来。我想说不要钱,可在他坦诚的表现面前愧于开口。 ⑤说真格的,平时我总是用怀疑的目光看这些人,对他们存有戒心。而这件事使我转变了看法,在我们生活中,无论是北京人还是外地人;无论从事何种工作的人,人人都有一片真情,人人都有可能向你献出一片真心,只要我们敞开心扉,相互信任,相互帮助,我们的周围就会是一个真诚明亮的世界! 16.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 (2分) 17.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分)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给文章分层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9.文中划线的部分是人物的________描写。(A.语言描写 B.行动描写 C.肖像描写 D.心理描写)它真实地刻画出小伙子是一个_______的人。(A. 朴实善良 B.慷慨大方 C.主动热情 D.无私无畏)(4分) 20.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A.说明是“小老弟”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我,使我改变了对外地人的看法。 B.真切地表明,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待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C.鲜明地揭示出所记事情的意义——只要我们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人世间就会充满真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D.深刻地表现出无论是哪儿的人,无论是从事何种工作的人,都有一片真情的社会现实。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18分) 秋天的怀念 ^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丘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3分) 2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3分) 2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3分) 2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3分) 2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3分) 2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3分) 三、写作(50分) 27、题目: 并没有结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注意有详有略,条理清楚。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