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又想到,我这时候拥有的维持生活的东西,是多么充足。万一那只船没有从搁浅的地方浮起来,漂到海边,让我有时间把那些东西取出来,我又该怎样?假定我现在还像我初上岸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生活必须品,我的情形又会怎么样?“特别是,”我大声对自己说,“如果我没有一杆枪,没有弹药,没有制造物品的工具,没有衣服、没有卧具、帐篷,或任何遮羞的东西,我又怎么办呢?”可是现在,这些东西相当充足,即使将来我的弹药用完了,还是可以活下去的。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因为我老早就考虑到怎样预防意外的事故,考虑到将来的日子,不但考虑到我的弹药用完以后的情况,甚至想到我的身体衰弱以后的情况。 10.(2分)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的词语。 (1)余生: (2)作践: 11.(2分)为什么“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 答: 12.(2分)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样感情? 答: 13.(2分)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想到了什么,使他燃起了希望之火? 答: 14.(2分)第三自然段是承接上文哪一句话写的? 答: 15.(2分)概括文段的大意。 答: 16.(2分) “我相信我这一生是不会有冻饿之虞的”的物质条件是什么? 答: 17.(2分)读了此文段,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 (二)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这份美丽来自顽强。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我真想采一丛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 一毫米,需要一百年。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有几千高寿。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这份美丽来自和谐。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望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天趣。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这份美丽来自奉献。我们走进南极那天,从“大力神”运输机上下来的还有一个须发花白的外国老头儿,和我们一起到了长城站。长城站上的中国人都认识他。开始,我并没有十分在意。后来,我们访问捷克站,才对他肃然起敬。他是捷克站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方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短缺,因为它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只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我们到别的站访问,带的礼物是长城挂毯。到捷克站,长城站的管理员说给老头来点实的,背去了一编织袋洋葱、土豆、苹果。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尽管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而美丽。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簌,惟有纯净。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在纳尔逊冰盖脚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比例,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8.(2分)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作的? 答: 19.(2分)第二自然段突出了南极苔藓的什么特点? 答:。 20.(2分)第三自然段突出了南极企鹅的什么特点? 答: 21.(2分)第四自然段中带点的“这种精神”是什么精神? 答: 22.(2分)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23.(2分)写捷克老教授,为什么要先写“我”对他“并没有十分在意”? 答: 24.(2分)文中横线上的“预支”一词写出了什么? 答: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 ,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啸 。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 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选自《山海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