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伤仲永》 [典题例析] 例题: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 ) (2) 指物作诗立就( )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稍稍事言其父( )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解析:这是个文言文选段是第五课的重点。5个题目基本上涵盖了文言文阅读的主要知识点。第1、2题考查学生积累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第3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以上3题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功,第4题的翻译题既考到句意理解能力,又考到词性活用、通假字的知识,属文言文知识的小综合,如“奇之”的“奇”(以……为奇),“宾客其父”的“宾客” (把……当作宾客)和“日扳仲永”的“扳”,(同“攀”拉着),第5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整体感知的能力,题目涉及句意的理解和文章思路的把握,详略的处理等,答题时同学们要反复地将原文再诵读一两遍,有了语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一步了,解题时便能得心应手,对答自如。 [参考答案] 1.( l)曾经 (2)完成( 3)相当( 4)渐渐 2. C 3.B 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邑人( ) 环谒( ) 不能称( ) 世隶耕( ) mǐn然( ) 或以钱币qǐ之( ) 二.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 ) 即书诗四句( ) 自为其名( )( ) 邑人奇之( ) 环谒于邑人( )( ) 称前时之闻( )( ) 三.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 1.父异焉 ( ) 2.稍稍宾客其父 ( ) 3.父利其然也 ( ) 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5.邑人奇之 ( ) 四.区别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不同含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自 并自为其名 余闻之也久 2. 闻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博闻强记 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才人远矣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训练二 (一) 细读下面文言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诗词改字 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 复圈去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黄鲁直诗:“归燕略无三月事,高蝉正用一枝鸣。”“用”字初曰“抱”。又改曰“占”,曰“在”,曰“带”,曰“要”,至“用”字始定。予闻钱伸仲大夫如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