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训练题及答案3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9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见课本P155)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 。 2、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2分)。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 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3、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3分) 5、.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2分) 6、“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4分) 荒岛余生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铁锹(qiū) 衔回(xián) 剔除(tī) B栏(zhà) 炮制(páo) 祈祷(dǎo) C.搁浅(gē ) 省悟(xǐng) 泅水(qiú) D (zhuó) 作坊(zuō) 沮丧(jǔ) 2、填入下列空格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可是现在,这些东西相当 。②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独 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③假定我现在还像我初上岸的时候一样,没有一点生活 品。 A.必须 凄惨 充分 B.充足 凄凉 必需C.必须 凄凉 充分 D. 必需 凄惨 充分 3、下列句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义的事。 B.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竦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C.他们像被判了形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 D.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 4、填空(7分) 《荒岛余生》节选自《 》,作者 , 国 家。其作品主要有《 》《 》。《 》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本文主要是围绕主人公落难之初的 展开叙述。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10分) 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见课本)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 1、这段选文是抓住人物的 来展开故事情节的?(2分) 2、初到荒岛时,鲁滨孙时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找出具体表现这种心情的词语。(3分) 3、上面的选文是按第一人称叙述的,能不能改为第三人称?请说明理由。(2分) 4、仔细阅读“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句话,回答:这时的鲁滨孙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 登上地球之巅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履践(lǚ) 匍匐(pú) 窒息(zhì) B巅峰(diān) 镶嵌(xiāng) 落难(nàn) C 崔巍(wēi) 轮廓(kuò)迈进(màn) D养精蓄锐(xù)呼啸(xiào)耸立(sǒng) 2、下列各组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蓝天 健将 支援 携带 B、摄影 消耗 支撑 攀登 C、缓慢 砭骨 漫长 崎岖 D、迸散 付出 艰巨 辩认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②其他队员们撤回到8100米的营地,养精蓄锐,以便在需要的时候为突击顶峰的队员提供各种支援。 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①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星期的艰苦行军,体力 巨大。(A消费 B花费C消耗D浪费)②(三人)依靠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 路途。(A辨认 B、辨别 C、分辨 D、辨析) ③因为他们正 着一项多么光荣而又艰巨的使命啊(A、背负 B、肩负 C、负重 D、担任) ④天色开始黑下来,寒风 地呼啸着。(A、凄凉 B、凄惨 C、凄苦 D、凄厉) 6、填空(7分) 《登上地球之巅》节选自《 》,作者是 ,中国著名 ,前任新华社社长,高级记者。本文以 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描写了登山队员在登山过程中所面临的 、 和 这三大困难。 真正的英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梦寐以求( ) 家眷( ) 弥补( ) 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守侯 哀悼 笼罩 B、战栗 孜孜不倦 信赖 C、敬佩 建树 孩提 D、疆域 刚毅不屈 企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不屈的品质。 信赖:信任并依靠。 B、(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归宿:回去的结果。 C、我们会感到想达到外星球还力不从心。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能力够不上。 D、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5、填空(5分) 《真正的英雄》一文选自《 》,作者是 , 国总统,本文中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是在第 次发射升空后,突然发生爆炸的,舱内 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短文两篇1、 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夸父(fù)逐走(zhú) 大泽(zé) B.邓林(lén)汝(rǔ)沧沧凉凉(liáng) C.此不为(wén)孰为汝多知乎(zhì).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4分) ①孔子不能决也 A.决定 B.判断 C.坚决 ②饮于河渭 A.到 B.在 C.对于 ③夸父与日逐走 A.给 B.和 C.参与 ④日初出沧沧凉凉 A.苍茫 B.茂盛 C.寒冷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及其日中/如/探汤 B.孔子不能/决也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4、对“孰为汝多知乎”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谁说你知识丰富呢?B.谁为了你知道得多呢? C.为什么你知道得多呢?D.谁说你知道得多呢?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孰为汝多知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 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C 一儿以日初远 日积月累 D 人不知而不愠 孰为汝多知乎 6、对下列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北饮大泽(北方) B.道渴而死(顺接连词,可以不译) C.日初出大如车盖(像) D.两小儿笑曰(讥笑) 7、文学常识填空(2分) 《夸父逐日》选自 。夸父是 。《两小儿辩日》选自 ,相传是 时期郑国人 所作。 二、整体感悟(6分) 1、 通过《夸父逐日》这篇文章的学习,你觉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个小儿争辩的中心问题是:一天之中,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什么时候离我们近。 B.结尾两句孔子对两小儿所争论的问题不能判明是非,于是对孔子徒有虚名加以嘲笑,这是《两小儿辩日》的中心思想。 C.一小儿认为日出时太阳离我们近,日中时离我们远。根据是日出时太阳形体大,日中时太阳的形体小。 D.一小儿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根据是早上太阳清凉,而中午时太阳热。 3、填空(2分) 《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名 ,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 国著名的 家和 家。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2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我以日时去人近 ②日初出大如车盖 2、两小儿是为什么事而辩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4分) 3、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4分) 珍珠鸟1、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 A、笼子(lóng)茂盛(shèng)深幽(yōu) B、垂蔓(màn)娇嫩(nèn)雏儿(chú) C、啄着(zhuó)碰撞(zhuàng)颤动(chàn)D、绒毛(róng)流泻(xiè)享受(xiáng) 2、请你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①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 ②(液体、光线等)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 ) ③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 ④精细光滑。( ) 4、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2分) ①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 出来。 ②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③春天来了,鲜花盛开,五彩 。 A、拱 挪动 斑驳 B、 探 扭动 斑斓 C、拱 扭动 斑斓 D、 探 扭动 斑驳 5、填空(3分) 《珍珠鸟》选自1984年2月14日《人民日报》,作者 ,当代 ,著有长篇历史小说《 》,中篇小说《 》《 》《 》。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5分) ⑴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见课本) 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2、选文开头“真好”二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3、段(2)写到“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后文写的却是珍珠鸟与“我”的相依相伴,非常亲密,这不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3分) 4、“我”为什么要“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且“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3分) 5、选文中加点的“渐渐”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6、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珍珠鸟的可爱的?描写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斑羚飞渡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戛洛山(jiá)蹿跳(cuān)逞能(chěng)B湛蓝(zhàn) 骚动(sāo) 苍穹(qióng) C、恍惚(hū)炫目(xuàn)稚气(zhì) D、沉郁(yù) 娴熟(xián) 弧线(h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震惊 偶数 步伐 赢得 B、飞渡 彩虹 斑羚 桥墩 C、磐石 跨越 悲残 坠落 D、均衡 身材 幻觉 利斧 3、根据下列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3分) ①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②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 ) ③借指环境非常清洁。( )④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 ) ⑤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⑥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儿勉强。( ) 4、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 )的颤音 ( )的媚态 ( )的叹息 ( )的决心 ( )的步伐 ( )的彩虹 6、填空(5分) 本文选自《 》,作者是 ,原名 ,祖籍浙江慈溪,当代 作家,有“ ”的美誉。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19分) ⑴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 ………………………(见课本) ⑺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段(1)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2分) 2.段(3)中加点的“只有”一词有何表达作用?(2分) 3.段(4)中两个“我没想到”“我更没想到”连用好吗?为什么?(3分) 4.请从选文中找出一句最能体现的“斑羚”精神的话(2分) 5.选文中两处描写了彩虹,请谈谈这样描写彩虹的作用。(4分) ① 。 ② 。 6.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当时的狩猎者之一,看到斑羚飞渡的壮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华南虎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3分) A、捆绑(bǎng) 凝结 (níng) B、铰掉(jiǎo) 钢锯(jù) C、石破天惊(jīng) 火焰(yàn) D、苍苍莽莽(máng) 劝诱(yòu)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桂林 胆怯 呵斥 B、拂动 屈辱 健壮 C、趾爪 铁茏 羞愧 D、恍惚 斑纹 耀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有一个不羁的灵魂(不受束缚)。 B、石破天惊的咆哮(这里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C、是屈辱的灵魂在抽搐吗?(这里指心灵因受痛苦而颤抖) D、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安静,祥和)。 4、用“/”划分下面两句诗的朗读节奏。( )(5分) ①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②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 5、填空(7分) 《华南虎》选自《 》,作者 ,原名 ,是“ ”的重要成员,有诗集《 》《 》和自选集《 》。 二、整体感悟(14分) 1、 阅读全诗,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主题。 2、“华南虎”、“观众”、“铁笼”、“我”的象征意义各是什么?(8分) 3、 马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瞻仰(zhān 妍丽(yán) 遒劲(qiú) B.阔绰(chuò) 漂洗(piǎo) 嘘气() C.畸形(jī) 坦率(tǎn) 颈部(jīng) D.强劲(jìng) 无垠(yín) 庇荫(yìn)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A.还时常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记。( ) B.它听惯了兵器博击的声音。( ) C.它甚至于会迎和别人的心意。( ) D.除了晴明的天空外又别无任何屁护。(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它们互相眷恋,依依不舍。(喜爱)。 B、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均匀,比例和谐)。 C、它也精神抖擞,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D、它眼看着危急当前而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4、选出填入下列横线上恰当的一组关联词语( )(4分) 它能使尾巴两边摆动,它就有效地利用尾巴来驱赶苍蝇,这些苍蝇很使它苦恼, 它的皮肤虽然很坚实, 生着厚密的短毛, 还是十分敏感的。 A、因为 因为 并且 却 B、由于 因为 并且 却 C、虽然 因为 并且 却 D、由于 由于 而且 却 5、我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与马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语言宝库中的许多成语都带有“马”字。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含有“马”字的成语。(4分) 终日奔波谓之“ ”;不迷失方向称“ ”;不乱行止是“ ”;祝事功有成,莫不言“ ”。 6、填空(6分) 《马》一文选《 》。作者 ,是 国 家、 家。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巨册的《 》。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意暇甚( ) 屠乃奔倚其下( ) 乃悟前狼假寐( ) 狼亦黠矣( ) 2、对下列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弛担持刀(放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柴草堆中打洞 B.狼亦黠矣(狡猾)一狼洞其中(打洞) C.止增笑耳(只)屠自后断其股(屁股) D.一狼仍从(跟从)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狼洞其中(柴草堆) B.屠自后断其股(狼)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场主积薪其中(麦场)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5、填空(3分) 《狼》的作者是 ,字 、 ,号 ,是 代著名文学家,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集是《 》。 6、 列句子划分朗读的节奏(3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乃悟前狼假寐。 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二、整体感悟(15分) 1、请你用精练的语言归纳出本文的主旨。(3分) 2、《狼》一文主要是采用 和 描写来刻画狼和屠户的形象的。(4分) 三、课文精彩语段阅读题(20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 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其,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缀行甚远( )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③眈眈相向( ) ④乃悟前狼假寐( ) 2、翻译句子。(3分)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上文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主要是写 。(2分) 4、上文中表现狼狡诈的句子有哪一些?请写出来。(4分) 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1.C 2.A 点拨:B项“鉴”应为“仔细看”的意思,C项“宿”应为“长期从事某事的”意思,D项“渊”应为“深”的意思。3.(1)C (2)C (3)A (4)B 5.B. 点拨: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叙事散文集三、1.扫 支 撒 系 牵 看 拉 准确地描述了捕鸟的全过程,而且也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心情。2.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3.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4.雪后在百草园捕鸟充满了乐趣。5.(略) 爸的花儿落了.一、1.D 点拨:A项“渣”应读zhā,B项“栅”应读zhà,C项“徊”应读huái。2.B 点拨:注意结合语境解释其引申义,“静默”在句中是“保持教室内的安静”的意思。3.D 6.A 点拨:本项“因为爸爸认为家庭的振兴要靠‘我’将来谋得一个好的职业来实现”是错误的。二、1.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 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2.哀而不伤 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 毕业典礼3.由不爱上学到早早去学校,由不懂事到坚强自立。三、1.……表示话没说完 2.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3.“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4.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 5.对。在爸爸爱的浇灌和孕育下,虽“花落”但“果熟”,“我”的成长,“我”的坚强,是对他最好的报答 丑小鸭一.丹麦 《即兴诗人》2.儿童文学 想象 夸张 通俗 生动 拟人5.B 点拨:本项“软弱无能”理解不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强权要敢于抗争”的理解也是错误的。6.A 7.②⑤⑥③①④ 三、1.记叙,描写2.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3.描写春天的句子: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示例:这儿稻田里正泛着金光;栗子树透露着成熟,它那又黄又青的刺壳落到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啊,这儿热闹极了,洋滋着秋天的气息4.他渴望和那些高贵的鸟儿一样美丽5.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我们有梦想和追求,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最终一定会实现理想。 诗两首Ⅳ.一、1.D 2.A 点拨:应为“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3.A 点拨:B项应为“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C项应为“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D项应为“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4.B 点拨:因为《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哲理诗。三、1.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要不悲伤不心急?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阳光会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生活中的阳光和风雨,欢快和痛苦都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2.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语言概括力极强,含义极广:你对朋友赤胆忠心而朋友却对你背信弃义;你倾其所有捐助乞丐发现乞丐原来是乔装的骗子……读诗时要注意通过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的内涵。3.象征4.驻足徘徊——作出选择——义无反顾——回顾往事5.人生的道路,结果谁也料不到,带有宿命的意味和一丝惆怅。 6.示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 .伤仲永 1.(1)很,十分 (2)都,一起 (3)看望 (4)破旧 (5)入迷、专注(6)穿 2.(1)江革年幼聪明,很早就显示出了才华,六岁便能写文章。(2)读书精力充沛从不疲倦。 3. (1)革幼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 (2)兄弟自相训助,读书精力不倦 (3)举高第。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脁雅相钦重 (4)时大雪,兄革弊絮单席。Ⅵ.一、1.(1)B (2)A (3)C (4)B 点拨:注意习惯性误读及通假字的读音,如“扳”应读pān。2.C 点拨:“一”正确的解释是“全”。3.B 4.C 点拨:“扳”通“攀”。5.B 点拨:其余三项均为代词“他、他的”,本项为“这样”。6.A 点拨:B项应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项应为“稍稍/宾客/其父”;D项应为“不能称/前时之闻”。 7.D 点拨:应译为“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8.哀伤 神童 众人 9.C 点拨: “玉不琢,不成器。”是讲经历磨练才能成才,而课文则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10.《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半山 政治家 文学家 思想家 二、1.作者是借方仲永的教训,阐述天赋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培养和学习。2.后天教育不够。 示例:①仲永的父亲应负主要责任,他贪图小利,不让仲永继续学习。②仲永自己也应负一定的责任,因为如果说五岁时他还不能自主,那二十岁时就应懂事了,为什么还不学习呢?③“邑人”应负责,他们出于一种猎奇心理对待仲永,而不是真心爱护,客观上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后果。三、1. C 点拨:“文”指“文采”。2. D 点拔:A项中“书具”指书写的工具,“乡书”中的“书”指的是“书信;B项中的第一个“就”是“完成”的意思,第二个“就傅”是“跟随老师”的意思;C项中的第一个“称”是“与……相当”的意嗯,第二个是“命名”的意思。 3.A 点拨:“先抑后扬”的说法不当。4.(1)利,认为…有利 日,每天 谒,拜访 点拨:“日”名词作状语,每天。(2)译:同县人认为他是个奇才,渐渐(纷纷)地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有的人用钱财向他索取诗文。点拨:奇,以……为奇;宾客,名词作动词,把……作为宾客。 黄河颂 一、1.B 2.B 点拨:“卸”应为“泻”。3.D 点拨:“摇篮”比喻事物的发源地。5. D 点拨: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二、1.源远流长、流量巨大、支流众多2.热情歌颂了历史悠久的伟大祖国,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展现了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而誓死战斗的决心3.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景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充满雄健豪迈之美。 最后一课一、1.C 2.D 点拨:A项“腾—藤”;B项“绉—皱”;C项“查—察”。3.A 点拨:“宛转”应为(歌声、鸣声等)悠扬动听。4.D。6.(1)D (2) B (3)A (4)C7. 小说 法 都德 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小弗郎士 韩麦尔先生8.A 9. D 三、 1.宣告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2.普鲁士兵收操了,普鲁士占领法国。 3.D 4.举止 表情 5.tiè qiǎnɡ6.小弗郎士 真实亲切7.比喻。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也说明了小弗郎士领悟了此课意义,由幼稚变成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8.B 9.爱国主义教育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1.A 点拨:B项“崖”应读yá;C项“魄”应读pò;D项“旅”应读lǚ。2.B 点拨:A项“泄——泻”;C项“状——壮”;D项“仰——抑”。3.B 点拨:“崎岖”除“形容路面凸凹不平”外,也比喻处境艰难。4.D 点拨:此项对作者凌云壮志的气势理解不透。 土地的誓言.一、1.A 点拨:B项“亘”应读gèn;C项“碾”应读ni?n;D项“秽”应读huì。2.D 点拨:A项“华——桦”;B项“挈——契”;C项“襄——壤”。3.C 点拨:“标直”应为“笔直”。4.C 点拨:A、B、D三项均为比喻。5.B 点拨:注意各分句之间的内在联系。6.B 点拨:应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三、1.展现故乡的美,强调“我”与故乡的深厚感情,为下文写誓为她牺牲一切作铺垫。2.“我”要为我的家乡战斗到底,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死也要看到故乡的解放。3.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4.从句意看,“我”一夜未眠,究其原因,是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激励着“我”,是祖国目前的不幸遭遇在折磨着“我”,是驱除外侮、振兴中华的牵情在鼓舞着“我”。5.表示对九一八事变的深刻记忆,惊醒自己也告诫他人不要忘记九一八事变。 木兰诗一、1.D 2.B 3.A4.(1)郭茂倩 《乐府诗集》 乐府民歌 (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5.门 穿6.“帖”通“贴” “火”通“伙”7.提示下文。8.排比 对偶 9.D Ⅵ.一、1.A 点拨:“帖”应读tiě,“杼”应读zhù。2.A 点拨:B项“座——坐”,“名——明”;C项“伙——火”;D项“榜——傍”,“辩——辨”。3.D 点拨:“强”应为“有余”。4.B 点拨:“帖”通“贴”5.(1)排比 (2)反复 (3)互文 (4)对偶 6.D 7.D 点拨:A项应为宋代;B项对主旨理解有误;C项中的数字为约数,不确指。8.(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三、1.对偶 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2.如:“策勋十二转”、“壮士十年归”3.操办急切而井然有序 遥远 神速 紧急 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 离家愈远思念切。 邓稼先一.1.A 2.C 点拨:A 项应为“锋芒毕露”;B 项应为“家喻户晓”;D 项应为“死而后已”3.D 点拨:A 项“鲜”应释为“少”;B项“喻”应释为“明白、知晓”;C 项“截”应释为“割断”。4.B 7.核武器 原子弹 氢弹 杨振宇 物理学家 诺贝尔三.1. 荒凉凄惨 说明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恶劣 点拨:体会诗歌中的环境描写和氛围渲染。2.有失去战友的悲痛之情,有肩负振兴民族的使命感和完成烈士遗志的决心。 点拨:密切联系上下文所表达的意思来进行揣测。3.理论的正确与否是靠实践去检验;在核武器试验时检验理论,危险巨大。4.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1.C 2.A 点拨:B项中“霄”应为“宵”;C项中“郝”应为“赫”;D项中 “ 迴 ” 应为迥,“即”应为既3.B 点拨:“会”的意思为“集中”4.D7.(1)√ (2)╳ (3)√ (4)√ (5)√三.1.承上启下(过渡) 说 做2.宣传民主,反对独裁;起草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仆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3.1.(1)闻一多最初只在昆明的青年中宣传民主。(2)表达了闻一多先生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4. 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5.“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先生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笃行务实 ,勇于牺牲。 音乐巨人贝多芬一.1.B 2.A 点拨:“荷”应该理解为“负担”3.C6.(1)√ (2)√ (3)√ (4) √7.(1)德 田园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2) 贝多芬 第十四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Ⅳ.一、1、C 2、B 点拨:“琐”应解释为“细小零碎”、“拍”的解释应为“打拍子”。 3、C 7、(1)法 包法利夫人 (2)法 短篇小说 项链 羊脂球 (3)俄 前夜 父与子 (4)小说 小酒店 孙权劝学一、1.qīnɡ tú cí ɡū shè shú2.B3.(1)大有裨益 (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4.(1)孙权对吕蒙说话,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2)表现出鲁肃的惊异之色,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显出既敬佩又羡慕的神态。(3)表现出吕蒙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5.(1)你现在掌权管事,不能不学习。(2)只是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3)和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Ⅴ、一、1、D 点拨:A项“卿”应为qīng,B项“邪”应为yé,C项“更”应为gēng。2、B 点拨:应为表示限止的语气3、C 点拨:两个“今”都是现在的意思,其他三组详见“一词多义”板块。4、A 点拨:B句的“邪”通“耶”,C句的“帖”通“贴”,D句的“扳”通“攀”5、A 点拨:正确的停顿是“蒙/辞以军中多务”。6、B7、①《资治通鉴》 编年体 ②君实 北宋 史学 ③仲谋 吴 ④诗 书 春秋8、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三、1、(1)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2)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相看。 。2、(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4)(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社戏一、1.B 2.D 3.B 4.B5.照应前文,引出下文,表达对社戏的情意依依6.缥缈 隐隐约约7.(1)戏台在灯火中……满被红霞罩着了(2)吹到耳边的又是横笛, 很悠扬(3)留恋8.比喻 ①突出航行之快 ②表现孩子的欢快的心情9.从侧面写归航之快,烘托孩子的驾船技术之高。Ⅴ、一、1、D 点拨:A项的“省”应为“xǐng”;B项的“踱”应为“duó”;C项的“哄”应为“hòng”。2、⑴跳跃(动词) ⑵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形容词) ⑶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3、D 点拨:ABC三项的加点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4、C 8、鲁迅 周树人 思想 呐喊 彷徨 呐喊三、1、①泊 ②拔 ③拔 ④点 ⑤磕 ⑥架2、D 3、心理 兽脊 铁的 踊跃 静 动 4、示例:①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②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③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④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5、A 6、不可以。因为“果然”是和上文中“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的猜测想照应。 7、飞 形象地写出了船行之快,烘托了“我”急于看戏的急迫心情。8、D 安塞腰鼓一、1、D 2、B 点拨:②“忘情”这里应解释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⑤“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3、C 4、燥热 飞溅 亢奋 竹影 一、1、C 2、BC 点拨:B项中“箫箫”应写作“萧萧”;C项中“板”应写作“版”。 3、B 点拨:三词的正确解释应分别是:坐不牢:坐不住。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这里指舒服的意思。 疏密:本文中的意思是指距离要合理安排。6、D 8、丰子恺 竹影 童趣 观虫斗 物外之趣 观舞记一、1.C 2.D 点拨:A项“换——幻”;B项“吒——咤”;C项“帖——贴”3.C 点拨:“息息”应为“呼吸”。4.(1)A 描绘 B 点染 (2)A 赞美 B 说出9.谢婉莹 儿童文学 繁星 纸船 口 技2.A.结构助词“的”B.代词指“儿”C.凑足音节D.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A.善:形容词作动词 擅长B.乳:名词作动词 喂奶C.手:名词作状语 用手D.名:名词作动词 说出5.(1)F H (2)D (3)B (4)C (5)A E G7.A.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B.时间 准备 精彩表演 反应8.梦中醒来 继又入睡 失火救火 表现口技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善9.妇手拍儿 口中呜 儿含乳啼 大儿初醒 夫叱大儿10.(1)恰巧,恰逢 (2)副词,只是 (3)围绕而坐 (4)(狗)叫11.(1)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屏障中抚尺响了一下,四处宾客都安静下来,没有人敢喧闹。(2)四周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微含笑,在心中暗暗赞叹,认为表演好到了极点。12.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13.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14.善 正面 侧面15.急切而向往的心情。16.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一、1.(1)A (2) B(3) B (4) A2.B 点拨:“坐”通“座”3.B 点拨:“但”“虽”“走”均属古今异义。4.B 点拨:团坐:围绕而坐。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虽:即使。5.C 点拨:A项前一个“绝”意为“极点”,后一个意为“消失”;B项前一个“指”意为“手指”,后一个为“指出”,D项前一个“之”意为“他”后一个为“的”。7.B 点拨:口技人/坐屏障中8.A C 点拨:A项“会”理解有误,C项“力拉”是拟声词。9.(1)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涨潮 (2)林嗣环 清 (3)妇手拍儿声 儿含乳啼声 夫叱大儿声 3.(1)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2)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3)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4.排比 双重否定 侧面 伟大的悲剧1、cù mò chà zhào 2、简短有力,掷地有声。3、⑴表现“玛丽”号轮船在茫茫黑夜中出现得太突然。⑵表现“玛丽”号轮船负载重、速度快,向“诺曼底”号直撞过来。4、临危不乱、镇定自如、指挥若定、舍己为人、忠于职守。Ⅴ、(一)、1.C. 2.B. 畏缩不前 忧心忡忡 点拨:应写作“畏”而写作“萎”,是近音字误写;重“忡”写成了“仲”,是没有注意到字的形旁。 3.(1)虽然 但 却 (2)可是 除了 只能 (3)只有 才4.A . 5.C 6、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奥地利 传记文学 三位大师 同精灵的斗争 罗曼?罗兰 三、1、“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 第一个发现南极点。2、B 3、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5、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6、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荒岛余生一、1、A. 2、B 3、D 点拨:A项中“不可思义”的“义”应为“议”;B项中的“毛骨竦然”的“竦”应为“悚”;C项中的“形”,应为“刑”,都为形近字误写。 4、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 英国 小说 鲁滨孙漂流记 辛格尔顿船长 鲁滨孙漂流记 心理活动三、1、心理活动 2、鲁滨孙非常伤心绝望,怨天尤人。词语:“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夺眶而出”等词语体现了他极度失望的心情。3、不能。第一人称的运用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4、从这句可以看出鲁滨孙已经很好的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能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了。 登上地球之巅一、1、C 2、D D项中的“辩认”的“辩”应该为“辨”,在用眼睛、大脑等去加以区别时,用“辨”。3、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养精蓄锐:保养精神,蓄积锐气。4、①C ②A ③B ④D 点6、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 郭超人 新闻工作者 四名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攀登珠峰 寒冷 黑夜 缺氧 真正的英雄一、1、mèi juàn mí2、A 点拨:“守侯”的“侯”,应该为“候” 3、B 点拨:B项中“归宿”的含义为:人或事物最终的结果。5、世界名人演说经典 里根 美 10 七 点拨:熟练掌握文体知识。2、本文包含的感情有悲痛的哀悼和化悲痛为力量两种。 点拨: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抒发悲痛之情,后半部分主要抒发化悲痛为力量这一感情。 短文两篇一、(一)、wèi kě yú cāng shú (二)yù参与 yǔ荣辱与共 wéi为人 wèi为虎作伥 zhōng中国 zhòng中意 (三)zhú追逐 suì未遂 biàn辩论 biàn辫子 biàn分辨 jué决定 jué抉择 shú孰是孰非 shú熟悉(四)“谓”改为“渭” “辨”改为“辩” “苍”改为“沧” 二、“知”通“智” 智慧 点拨:是音近、形近通假,是“智”的音和义。 三、东,到东方,方位名词作状语。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远,离人远,形容词作动词。 珍珠鸟一、1、D 2、①斑斑驳驳 ②流泻 ③生意葱茏 ④细腻 3、C 点拨:C项中“父母”不能作小珍珠鸟的喻体,因为二者是同一事物。4、B 点拨:熟读课文,体会动词使用的妙处。5、冯骥才 作家 神灯 铺花的歧路 啊! 三寸金莲 点拨:熟记作家、作品。 三、 2、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 3、不矛盾。珍珠鸟确实很怕人,但由于在相处中,“我”对它们爱护、尊重,所以它们后来就不怕“我”了。4、为了保护珍珠鸟们,怕惊吓了他们。 5、不能。因为“渐渐”体现出珍珠鸟与“我”的熟悉有一定的过程,还表现了小鸟们初到新环境的忐忑与好奇。 6、从声音、色彩及外形等方面来描写珍珠雏鸟。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鸟的娇憨可爱。 斑羚飞渡一、1、D 2、C 点拨:C项中的“悲残”的“残”,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惨”。3、①进退维谷 ②略胜一筹 ③一尘不染 ④迥然不同 ⑤眼花缭乱 ⑥心甘情愿4、柔和 甜腻 绝望 坚定不移 沉重 绚丽 6、和乌鸦作邻居 沈石溪 沈一鸣 儿童文学 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三、1、作者对老斑羚是否会全体献身表示怀疑,但事实证明,老斑羚没有贪生怕死,由此更突出作者对他们的敬意。2、“只有”说明老斑羚和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失败的概率很低 3、好。使意思层层递进。突出了“我”对斑羚绝境求生时所表现出的智慧和献身精神由衷心的敬佩,及对老斑羚死亡的痛惜4、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 5、(1)烘托了斑羚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壮美。(2)渲染出了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华南虎一、1、D 2、C 点拨:C项中的“铁茏”的“茏”应为“笼”。 3、D 点拨:D项中的“安详”的含义是:从容不迫;稳重。 4、①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②把它们/和着热血/咬掉……5、诗刊 牛汉 史成汉 七月诗派 华南虎 悼念一棵枫树 蚯蚓和羽毛 二、1、诗歌塑造了一个有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的华南虎形象。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了自己在困境中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2、华南虎:象征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在无论怎样的磨难中,它仍会不屈不挠地抗争下去,因为抗争是它活下去的全部寄托和现实意义,是它高贵灵魂的有力体现。观众:是一个没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铁笼:象征对自由和精神独立的束缚。 我:是一个良知未泯、有思想、有觉悟的形象。马一、1、C 2、A、“记”改为“迹”; B、“博”改为“搏”; C、“和”改为“合”; D、“屁”改为“庇” 。3、A 点拨:A项中的“眷恋”的意思是:(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4、B 5、马不停蹄 老马识途 马首是瞻 马到成功6、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 法 博物学 作 自然史 狼一、1、xiá yǐ mèi xiá 2、C. 点拨:股,指大腿。3、C 点拨:C项中的“其”意为屠户。4、D 点拨:ABC这三项中的加点字都是词类活用。5、蒲松龄 留仙 剑臣 清 聊斋志异 6、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乃悟/前狼/假寐 7、①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了。②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那样蹲坐在屠户的面前。二、1、这个故事讽喻了那些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论他们是如何狡猾、奸诈,终归是要失败的。2、动作 神态 三、1、①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②旧、原来。③注视的样子。④睡觉2、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迷惑对方的。3、屠户杀狼。、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狼:阴险狡诈 屠户:机智勇敢。6、示例:①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或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②邪不胜正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