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黄陵柏》课后测试题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第22课《黄陵柏》
    自主实践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秃岭 偌大 簌簌 疙瘩
    B.倏忽 瑟缩 悉窣 柏谱
    C.丰腴 袅娜 雍容 岔枝
    D.堆砌 肆意 淤血 遐想
    2.给下列语段加上标点符号(  )
    最后那次上山 是在夜晚 月亮就在天上 林中远影憧憧 近处迷离 陡然间 产生异样的感觉 我站在这里 也是一棵柏吗 面对着我民族的始祖 我会是一棵什么样的柏呢
    3.读句子,判断其所描写的是哪种柏?
    (1)它奋命地向上长着,但始终没有山上的一棵草高_________
    (2)因为得天独厚,身一出地,便肆意横生_________
    (3)目标就在天空,比试谁第一个到达_________
    (4)太富裕了,使它养成东拐西歪的懒散习气_________
    (5)以为是最高的了,其实不过三尺,又都秃了顶_________
    4.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祖陵,其地位高于任何一个后世的陵墓,陵坐北面南,居高而不险,周围有九峰朝向,在中国所有陵墓中是独一无二的,且其寓意正含“九州朝贺”的深长蕴味,极具帝王和开泰气象。自古以来,黄帝陵留下了许多陵联。读下面的黄帝陵联上句,请你试着续写下句。
    (1)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________,浩然正气,__________。
    (2)中华国脉承龙脉,_____________。
    5.古人常把柏树和松树并称“松柏”,用它们的坚贞劲直来比喻人的高尚节操。你能说说有关松柏的成语吗?(至少2个)
    能力提高
    东亚细亚的腹地,一派空旷辽远,触目惊心的苍黄。连那条从巴颜喀拉的山岩间夺路而来的大河,也暴烈地流泻着一川黏稠的黄色!这就是高原。黄土高原。
    浑黄的天地间,走来一个黄皮肤的老者。看不清他的面孔,听不清他的声音,只有那被黄土染成褐色的长髯在被太阳喷成紫色的浮尘中飘拂……老者身后,逶迤着长长、长长一列只在身体的隐秘处裹着兽皮的男人和女人。
    一棵巨大的柏树,便在这人群中生下根来。所有黄皮肤的男人女人和他们的后人,都把这巨树唤作轩辕柏。它的根须像无数手指抠进黄土,扎向地心,用力合抱住整个儿的高原。
    始皇帝横扫六合的战车,汉高祖豪唱大风的猛士,倚在驼峰上西出阳关的商旅,打着呼哨、浑身酒气的成吉思汗的铁骑,和五千年的岁月一道,从这金子样的高原上骄傲地走过去,走过去,直到……
    暮云垂落下来,低矮的天地尽头,走来一个小小的黑点。一个军人。
    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
    天可真低。他想,一抬手准能碰到老天爷的脑门儿。
    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样的颜色。他想,我的肤色和高原一样。
    豪迈的西北风从长空飒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暗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他不禁微微一笑。
    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冷寞,莫名的苍凉。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于是他又想,这冷漠、这苍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遗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长史。
    一千年。
    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面对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
    南方,绿油油、软绵绵、滑腻腻的南方。没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没有漫弥天际的黄沙烟尘,没有冰,没有雪,没有能冻断狗尾巴的酷寒。有丽山秀水,丝竹管弦,有妖冶的峨眉,婀娜的柳腰,有令人销魂的熏风、细雨……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呵,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一并溶化!而历史,却在某个迷茫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有多厚的黄土,就有多厚的奥秘的高原,每一只彩陶罐、每一柄青铜剑都会讲一个先民的故事给你听的高原,沉默了。陪伴它的,是一钩千年不沉的孤月。
    唉,南方,南方。
    他忽然想到了西方。当黄皮肤的汉子们由于贫血而变得面色苍白时,麦哲伦高傲的船队刚刚在这颗星球上画完一圈弧线。野心勃勃的哥伦布,正携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惊喜地打量着近在咫尺的新大陆。真是一群好汉子。有了他们,西方才后来居上。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
    他看到斯文?海定、斯坦因、华尔纳们,正把成捆的经卷盗出敦煌,正把昭陵的宝马凿下石壁,而恭立一旁的黄种汉子,手里只有一杆能把自己打倒在地的烟枪!
    他想喊。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
    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
    没有风。没有声息。高原沉默着。
    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他们全都身条瘦长,脸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他们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家庭舞会了吧?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原和黄土。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着的古中国。
    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国。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道教,融合了佛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来源:中.考.资.源.网]
    他真想把那些整天只会怨天尤人的小白脸们都带到这里来,染他一身一脸的国色——黄帝、黄河、黄土高原的本色。让他们亲近一下泥土的纯朴和漠风的豪气。
    他想,要使这片贫瘠的、失血过多的土地复苏过来,需要的是更强劲的肌肉,更坚硬的骨骼,更热的黄河一般湍急的血流。需要比麦哲伦和哥伦布们还勇健的如守护始皇陵的武士俑那样的壮汉。
    他想,我也该是这样的汉子。
    他想,有了这样的男子汉,高原,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会死去。因为轩辕柏在这里扎着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茎。
    这个人,这个军人,就是我。
    1.文中的“轩辕柏”有什么象征意义?试简要分析。
    2.“是一种虚无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作者将褒贬之词同日才用来描写这种感觉,这是—种什么样的感觉?“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3.作者在文中提到“南方”、“西方”的用意是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为自己有着与“金子样的高原”同样的颜色而自豪,就是他为做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B.“他”站在黄土高原上,看到“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深感植被破坏严重,内心无比冷寞,苍凉。
    C.丰盈富庶的南方,柔肠寸断的杏花雨象征了温柔安逸、没有血性的土地,销磨了一代代中国人慷慨悲歌之气,积极进取之心。
    D.“他”想呼喊,仅仅因为现代人的苍白无知,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所以他的大声呐喊是希望唤回高原的血性来。
    E.全文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凛然傲气中又渗透着垣限的历史苍凉感,如同一幅黄昏时分的画卷,述说着遥远的历史又翘首期待着美好的明天。
    写作攻略
    题目:叶的事业
    提示: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壮丽的,叶的事业是谦逊的。”你觉得泰戈尔说得对吗?关于“叶的事业”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述说?
    你可以搞一次考察活动,用上一年或几年的时间考察“叶的事业”到底有多大。然后选中一个角度写一写。
    答案与提示
    自主实践
    1.B
    2.,,,,,,:,?,?
    3.(1)山下柏 (2)平地柏 (3)挤柏 (4)孤柏 (5)山顶柏
    4.略
    5.略
    能力提高
    1.①轩辕柏是黄土高原血脉的象征,有了它,黄土高原才会成为“金子样的高原”。
    ②轩辕柏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有了它,炎黄子孙才能够生生不息,代代繁衍。
    2.是一种既骄傲又伤感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充实密集而又雄大的历史,又有虚空疏朗而又渺小的历史。
    3.“南方”表面上是指历史上统治者在外族入侵时,软弱无能,偏妄江南,以求自保。实际上是指丧失民族自尊,缺乏傲气、骨气的精神状态。它与北方高原的粗犷、裸着青筋和露着傲骨的风貌形成对比。“西方”既代表先进、发展,与近代中国的落后、停滞形成对比,又扮演着侵略者、强盗,面对着它的恣意妄为,丧失了民族气节的国民显得如此懦弱。
    4.B、D 点拨:B项:与破坏植被无关。作者用景物的荒凉衬托人物内心的荒凉冷寞。D项:概括不全面。还因为历代统治者的懦弱昏庸,苟且偷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