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北京立交桥》课时练习 第一部分: 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匝道(z ) 翌日(y ) 栓塞(shu n) B、椭圆(tu ) 湍急(chu n) 老妪(q ) C、疏浚(j n) 俨然(y n) 矗立(ch ) D、豁亮(hu ) 窥见(ku ) 迥异(ji ng) 2.选出释词有误的一项( ) A、孩提:幼儿。 驻足:停止。 B、徜徉:快步行走。 鸟瞰:从高处往下总体看。 C、昭苏:苏醒、恢复生机。 惬意:称心,舒服。 D、偃旗息鼓:比喻事情中止或声势削弱。 丰姿:风度姿态。 3.课文中用“苜蓿叶式”、“满月”、“振翅欲飞的蜻蜓”作比,主要表现的是( ) A、立交桥的结构 B、立交桥的规模 C、立交桥的造型 D、立交桥的成就 4.“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字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和 。 5.“整个空腹转盘桥外径东西长140米,南北长95米,比工人体育场足球场面积还要大。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盘龙。”这段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6.“1979年9月28日,建国门立交桥竣工通车;1980年8月20日,东直门立交桥竣工通车;同年9月20日,东四北十条立交桥竣工通车;翌日,德胜门立交桥建成;9月30日,安定门立交桥建成;12月22日,当时全国最大的立交桥——西直门立交桥建成。”句中连用 词,起什么作用? 7.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的一项( ) A、从低处仰望大桥,四周的高层建筑似乎也矮了几分。 B、汽车,组成了长蛇阵,像迈不开步的老妪,一步一步挪。 C、愈聚愈汹涌的自行车流,就像冲破堤坝的洪水…… D、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读选文,回答问题: 建国门立交桥是苜蓿叶式,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碧绿的草坪、连片的鱼花簇拥着它,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从低处仰望大桥,四周的高层建筑似乎也矮了几分。 西直门立交桥与建国门桥风格迥异。顶层机动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车道是椭圆形转盘。整个空腹转盘桥外径东西长140米,南北长95米,比工人体育场的足球场面积还要大。凌空鸟瞰,有人说它犹如满月,有人说它好似盘龙。 矗立在京都东大门的三元桥,又别具风格,开阔、舒展、豁亮。尽管三环路、机场路、京顺路三路在这里交会,它却没有偏重往立体发展,而是向宽广铺开,路向八方放射,桥向八方伸展,气势宏大。桥开阔舒展,绿化设施也开阔舒展。总面积达7.5公顷,布置成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的四座街心公园里,( )松柏,( )鲜花,( )雕塑,( )坐椅,俨然一座立体花园。一座一座说不尽。每座都是一件艺术品,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字的诗,给首都增添了不尽的景观。 8.将“安着”“立着”“植着”“栽着”四词选填入文中括号内,依次是: 。 9.用文中词语句概括四座立交桥的特点: 建国门立交桥: 西直门立交桥: 三元桥: 10.第一段末句中“似乎”一词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11.写西直门立交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2.第三段中衔接上下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13.第三段的中心句是 。 14.第四段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总结上文,突出了 。 第二部分: 海内第一桥 ⑴洛阳桥,乍见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在河南洛阳市呢。其实,它离洛阳市有几千里远。它架在福建省泉州市附近的泉州湾和洛阳江汇合的地方。 ⑵洛阳桥是我国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桥。它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时间才建成。石桥一共有1200米长,5米宽,有44座桥墩。桥上两边有扶栏。如今石桥只剩下31座桥墩,1188米长了。 ⑶洛阳桥在建筑上有许多创新。它采用“筏型桥墩”,在沿桥梁中线的河底下,用许多大石条垒成桥墩。这里水深流急,石条抛下去后就会被大水冲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能工巧匠们反复试验,寻找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等待风平浪静,潮水低落时,同时出动许许多多装满石条的船只,把它们同时填进江底。就这样,在水底垒起了一座长500多米,宽25米的桥基。长长的桥基宽如一条水下长龙, A 江底。 ⑷为了把水底那些堆积在一起的石条 B 成为一体,使之不被大水冲塌,造桥的工匠们又想出一个 C 的办法。海底有一种长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名叫牡蛎。它由两个壳,一个壳附生在岩礁上或者另一个牡蛎上,互相胶结在一起,另一个壳则盖着自己的软体。牡蛎繁殖能力很强,而且无孔不入,一旦跟石块胶成一片后,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工匠们利用牡蛎的这个特性,在桥基上遍种牡蛎。 ⑸ D ,没出几年,牡蛎不仅把零碎的石条、石头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且把冲散的石头也胶合在一起。洛阳桥基历时900余年而不垮、不散,牡蛎功劳不小。这件事,可以说是建筑史上一大创造。 ⑹铺设在洛阳桥上的都是10米多长、又厚又大的石板。据估计,每一块重达二三十吨。怎样把这样重的石块运到高高的石墩上呢?修筑桥梁的工匠们又从潮涨潮落中得到启发,采用了浮运法。 ⑺工匠们等到涨潮时,把石块用木排运到桥墩跟前,借用涨潮的浮力,把石块放到石墩上。洛阳桥上的300多块石板和上万块石料,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架上去的。 ⑻洛阳桥被人誉为“天下奇”,由此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洛阳桥头有一块匾牌,上面写着“海内第一桥”。 ⑼洛阳桥的建成,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石桥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5.洛阳桥的最大特征是 。 16.文中A至D处用词依次正确的是( ) A、盘踞 凝聚 精妙 居然 B.静卧 凝固 美妙 诚然 C.盘踞 聚集 巧妙 当然 D.静卧 凝聚 绝妙 果然 17.第5段中画线的“多”“据估计”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18.根据文中的内容,给“浮运法”下定义。 19.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20.洛阳桥被誉为“天下奇”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部分: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B、莺的歌声十分美妙动听,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 C、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D、一条条整齐的街道,一座座新建的楼房,短短三年,故乡已经面目全非了。 22.根据下面例句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仿写三个结构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注意用上加点的词语。 例句: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仿句: 23.每项有两句话,意思不一致的是( ) A、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 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B、一时的错误不会毁掉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不会被一时的错误毁掉。 C、因为物种丰富、生态平衡,所以环境更美好。 环境因物种丰富、生态平衡而美好。 D、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没有可取之处。 这个小区的建设规划,不无可取之处。 2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 ⑴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⑵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⑶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⑷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⑵⑷⑴⑶ B.⑴⑵⑶⑷ C.⑶⑵⑴⑷ D.⑴⑶⑷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