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洲学校七年级下语文 第四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1—5题) 一、语言技能考查(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惮(dàn) 冗长(rǒng) 家眷(juàn) 粗犷(guǎng) B、晦暗(huì) 烧灼(shāo) 亢奋(kàng ) 恬静(tiǎn) C、羁绊(jī) 娇憨(hān) 嗔视(chēn) 粲然(càn) D、撺掇(cuān) 踱步(duó) 惬意(qiè) 颦蹙(cù)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为了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李老师工作非常勤奋,常常废寝忘食。 B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 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D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无所不为的程度。 3.下面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B.这次演出,众多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令人目不暇接。 C.正当我偃旗息鼓,收拾作业本准备回家的时候,一场大雨骤然而至。 D.窗外虽是白雪皑皑的严冬,教室里,每个人的心中,却是春意盎然,温暖无比。 4.下面一段话的横线处依次填人的语句的正确顺序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④③① B.①④③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5.下列文学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口技》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林嗣环,《虞初新志》是清朝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B.《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代表作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 C.《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彷徨》等。 D.《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6—19题) 二、古诗文阅读能力考查(22分) (一)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10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6.解释加点字。(4分) 俄而百千人大呼: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两股战战: 7.写救火情况,声响百千齐作,应有尽有的句子(2分): 8. 翻译句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分) 9.课文中描写听众反应的句子起什么作用?(2分) (二)诗文默写(10分) 10.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1)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吴均的《山中杂诗》中通过写鸟儿和云彩,来描写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竹里馆》王维) (5)赵翼的《论诗》中表达各个时代都有其引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7)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25分) (一)课内文段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4题。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