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网-初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初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人教网-初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语文 > 初一试题库 > 月考 >

2004年初一(下)语文期中试卷

http://www.newdu.com 2020-05-14 新东方 佚名 参加讨论

    2004年初一(下)语文期中试卷
    出题人:崔学峰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用原文句子填空:
    这两段文字中,写渔人心理活动的一句话是“ ”,写桃花源中人心情的一句是 。
    2、下面摘自《桃花源诗》中的几个诗句,与2)段画水浪线的句子意思相符的一句是( )
    A、荒路暖( 蔽)交通,鸡犬互鸣吠。
    B、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皿)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C、童孺(孩子)纵(纵情)行歌,班、斑白(老人)欢游指(到处玩)。
    3、根据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桃花源山洞口的位置:
    。
    (二)按下列提示默写出课文句子:(7分)
    1)课文中描写桃源人好客的二个句子。
    。
    2)《桃花源记》中最能反映桃源人来到此地居住原因的句子。
    。
    3)《口技》中宾客听到一家人从梦中惊醒时反应的句子?
    。
    4)《口技》中宾客听到失火、救火声音时反应的句子。
    。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照应题目中“蜀州”的诗句。
    。
    6)写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示作者坚信新事物一定要代替旧事物的句子是: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落英缤纷 2)咸来问讯( )
    3)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5)到乡翻是烂柯人( ) 6)促 之通悟受之天( )
    7)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 ( )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题。(5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②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④,辄以水沃面。往往粥⑤不充,日昃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日:“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释]①[孤]丧父。 ②[再适]改嫁。 ③[世家]家世。 ④[昏怠]疲倦。
    ⑤[ ](zhān)粥]稠粥。 ⑥[昃(zè)]日偏西。 ⑦[六经]指《诗》、《书》、
    《礼》、《易》、《乐》、《春秋》。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2)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这段文字表现了范仲淹 的精神。
    二、阅读:(30分)
    [一](6分)
    ①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②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③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④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⑤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不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⑥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⑦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1、这段文字可分两层,请用“||’’在下面的序号间划分开。(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3、作者认为怎样去做才算是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2分)
    [二] 11分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桔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我 (欣赏 赞赏观赏)地接过来,谢了她。她送我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 (灵活 小巧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1分)
    2、“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
    (1)从内容上分析,这句话交待了 。(2分)
    (2)从描写方式上讲,这句话是 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1分)
    A.暗示时代背景 B.推动情节的发展
    C.烘托人物心情 D.烘托人物性格
    3、“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1分)
    A. 小姑娘能预料爸爸不久就会回来。
    B. 小姑娘为安慰“我”而随机应变说的话。
    C.小姑娘对未来的前途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D.这是小姑娘暗示“我”革命一定会胜利。
    4、说说两个“好”字的含义。(2分)
    ①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
    ②我们大家也都好了1
    5、“黑暗潮湿的山路”象征了什么?(1分)
    6、“这朦胧的橘红的光”象征了什么?(1分)
    7、作者在“探望”之后,感到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结合全文,分析小姑娘这种精神产生的原因是:( )(1分)
    ①艰苦生活磨练的结果。 ②敌人的凶恶残酷的统治。
    ③父辈及与之往来的革命者的影响。 ④“我”在探望中给予她温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不 求 人
    [新加坡]尤今
    ①有一种东西,是专门用来搔痒的。柄子长长、顶端形状如手、五指俱全。背部发痒,用它一搔,舒服透顶。
    ②这种东西,有个极雅的名字:不求人:
    ③爱煞这名字。
    ④不求人,自己尽力而为,不论成功失败,都心安理得。成功了,便盼以后 A ;失败了,便吸取经验, B 。
    ⑤当然,自己摸索着走人生道路,可能荆棘遍布,但是,亲自动手斩荆去棘,苦尽甘来的快乐,倍加强烈。
    ⑥总觉得:一开口求人,事尚未成,便先矮了大大的一载。别人的脸色,成了你的寒暑表,那种战战兢、如履薄冰的感觉,相信只有身历其境者,才能深切体会。
    ⑦近读聂华苓怀人散文:“殷海光----一些旧事”,文内引述了殷海光的一番话:
    ⑧“人对人的要求,就像银行存款,要求一次,存款就少一些。不要求人,不动存款,你永远是个富人。”
    ⑨读毕拍案叫绝。
    (选自尤今《玲珑人生》)
    1、下面两句话是从第④段的两个“ ”中抽出的,请依据文意还原。(只填序号)(2分)
    ①东山再起 ②“更上一层楼”
    方框A处应填第 句;
    方框B处应填第 句。
    2、文章开头写搔痒用的“不求人”,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3、填空。(5分)
    (1)第①②③段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描写、 、 。
    (2)同样的意思,尤今主要是通过直接说理来表达的,而殷海光则完全通过
    来说明。
    (3)殷海光的两句话,第一句与文章第 段的意思相同,第二句与文章第 段的意思相同。
    4、作者读了殷海光的话后,为什么“拍案叫绝”?(4分)
    一是因为 ;
    二是因为 ;
    三、写作。(50分)
    1、按照要求,修改下面的一段文字。(10分)
    ①清晨,我沿着小路走进校园的花圃。②夹竹桃成丛,③这里是一片片青草地,④铁树挺拔,⑥松柏苍翠,⑥一盆盆成行的花绽开着,⑦雪白、深蓝、浅紫,互相映衬。⑧瞧,那些鲜花绿叶上挂着水晶似的露珠,⑨在晨光晓风中闪动,⑩煞是可爱。(11)天空虽高远,(12)是晨晖使它显得更加可爱。(13)看着眼前的美景,(14)真是校园里最美丽的一角。
    (1) 上文的主要毛病是:
    (2)顺序需要对调的两个句子是(只填序号):
    (3)与所写内容无关的句子是(只填序号):
    (4)语句之间不连贯的两句是(只填序号):
    (5)若使这两句连贯,应加上的句话是: 。
    2、 题目:如果我能选择(40分)
    提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曾经怎样选择过,为什么要重新选择,我渴望怎样的未来?
    要求:(1)反映自己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
    (2)写真情实感,不要说假话。
    (3)500字左右。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初中语文
初中数学
初中英语
初中物理
初中化学
初中生物
初中历史
初中地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
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初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