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违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10.2004年2月13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与几位同学打牌发生纠纷,杀死了4名同宿舍同学后潜逃,后来在海南三亚市落网,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件中,对马加爵判处的刑罚属于主刑的是( ) A.死刑 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没收财产 D.以上都是 11.某中学生在小学时就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老师批评后他不以为然,后来发展到在社会上偷拿钱物。一次趁人不备拿走商店数码相机一台。这说明,违法犯罪行为都是( ) A.从小偷小摸开始的 B.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C.从占小便宜开始的 D.从结交坏朋友开始的 12.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制定了( )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义务教育法 C.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3.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法律是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B.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为:它规定人们不应当做什么,但不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 C.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D.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二、简答题 14.2003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22986件,其中有537名县处级以上的官员因腐败而被判刑。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潘广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田凤歧、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浙江省原副省长王钟麓和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等13名省部级官员因腐败而受到包括死缓、无期徒刑和12至15年监禁等刑罚的严惩。 运用法律知识回答:以上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15.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刘某、宋某(二人均满16周岁)对蓝极速网吧不满而故意报复,并使用放火手段危害公共安全,致使25人死亡,多人受伤。2002年8月2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断,以放火罪判处刘某、宋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阅读以上案例,请回答: (1)此案中对二人判处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 (2)未成年人受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此案中的中学生被判了刑,你有什么感想? 三、分析说明题 16.某中学生丁某,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上八年级后,又沉湎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甚至把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偷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等到九年级,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坏朋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致重伤,最终丁某受到刑罚处罚。 (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为属于犯罪? (2)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从丁某的行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