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散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思想界怎样的发展的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28.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昭君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塞和亲的? (2)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 (3)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4)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5)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 三、问答题 29.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材料中的“汉武”指的是汉武帝,汉武帝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请你用所学的知识简要地加以回答。 30.汉初“和亲”和汉元帝时的“和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加入这里新东方社区进行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